引言
电视新闻记者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理念,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要想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电视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工作的积极性,注重与媒体同行及新闻受众的交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思想性,重视多元价值观念的输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新闻记者面对的困境和挑战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获取外界的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在多媒体平台的支持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记录者,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但是很多普通人并不具备专业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所以传播的内容质量不高,真实性有待考证,是不能与专业新闻记者相提并论的。他们也不需要用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这些外界因素给新闻记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2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
电视新闻记者是电视新闻报道工作推进的主要力量,承担了新时期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工作。在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着角色转型的压力,只有调整自身,积极适应行业发展新规则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工作模式。在网络化的大环境之下,受众对电视新闻记者的沟通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大面积信息传输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电视新闻工作不同,新时期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具备更强的社会属性,与时代发展需求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电视新闻记者不再仅仅进行新闻线索的简单收集,而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进行信息的精细加工。工作内容的拓展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走出原有的工作舒适圈,对工作进行创新。
3电视新闻记者提升工作价值的策略
3.1转变思想
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传媒工作人员,在从业的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思维比较固化。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融合发展的力度;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融合发展的深度。在新的发展时期,电视新闻记者想要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提升工作积极性、引入新的思维观念已经成为必然。2017年以来,自媒体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进步,很多电视新闻记者选择进驻新媒体平台,将电视新闻在新媒体上播报,提升了电视新闻记者团队的活力。如今,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设备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建好移动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重构舆论格局的必争之地。
3.2适应全媒体传播的复合技能
媒体融合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产生的,还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这导致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新技术的“伴随性”——新技术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无处不在、持续发展。新闻记者只有紧跟技术进步、不断学习,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多功能相机和摄像机等,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处理、传输技术,才能完成在不同载体和终端的新闻信息传播。
3.3政治素养
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遇到问题能够顾大局识大体。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要时刻关注时局变化和国家最新政策。
3.4融合新媒体,注重背景材料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更多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针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进行采写的过程中,可通过网上浏览的方式,要高效开展新闻事件各种素材的搜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基于自身深入采访为出发点,对各种素材真伪进行辨别,之后根据新闻的选题及主题,将最具新闻价值的素材信息筛选出来。新闻深度报道过程适当选用新闻背景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解释说明效果,同时新闻背景材料也属于新闻深度报道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在电视新闻记者科学应用背景材料的情况下,能确保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众多亮点充分凸显,更重要的是也能有效激活广大观众的收视兴趣,进而借助背景材料的渲染,逐步呈现出具备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效果。
4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路径探析
4.1强“脑力”
立足思想高地准确把握时度效脑力就是思考能力。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思想多元,众声喧哗。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相对被削弱,开展正面宣传的声音容易淹没其中,而一旦导向有偏差、内容有差错又极易被自媒体利用进行加工炒作,给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造成被动。后一种现象近几年多次发生,教训深刻。因此,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脑力”,重中之重就是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闻采编实践,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思想高地,进一步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精准把握好报道的时度效。
4.2强“眼力”
锻造“新闻眼”与利用新技术并重“眼力”指的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眼力高低与人们常说的新闻敏感关联密切。电视新闻记者要增强新闻敏感,遇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时能够“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必须练就好“眼力”。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必须依靠长年累月的新闻采编实践的淬炼,包括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水平,厚植家国情怀,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把握各类题材的报道现状与突破方向等。电视新闻记者唯有锻造好“新闻眼”,才能凡事善于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高度找准方向,透过现象看到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4.3强“脚力”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新闻的富矿。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究其实质是要弘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把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常态化,通过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时代、用真情关注百姓,挖掘出更多体现新时代精神特质的新闻故事。
4.4强“笔力”
探索用网感文风与手法讲好新闻故事“笔力”指的是记者下笔成文的表达能力。电视新闻记者的“笔力”体现在标题拟定、文稿表述、画面拍摄与编辑、后期包装等各方面。能否起一个准确、贴切、新颖、吸睛的标题,能否综合运用解说、同期声、画面、字幕、特技、音效等电视声画语言,把新闻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是人们惯常衡量电视新闻记者“笔力”高低的几个主要标准。在融媒时代,作品表达“网感”的强弱也成为评估电视新闻记者“笔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结束语
融媒体有着较广的覆盖面、较强的传播力,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一线电视新闻记者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践行四力,多跑腿,多观察,善动脑,勤思考,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多出好作品,在时代发展中勇立潮头。
参考文献
[1]牛玉.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10):32-33+38.
[2]林梅.浅析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J].视听,2019(06):125-126.
[3]宋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本领[J].新闻传播,2018(24):100-101.
[4]常红权.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8(01):96-97.
[5]刘良伟.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练就的本领[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