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学校为了应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味地将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体育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事实上,体育在学生学习阶段是一个与其他科目区别较大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堂锻炼身体素质,培养自身面对难勇敢、坚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将德育渗透进体育教学中,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师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部分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单纯认为,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所有小学生教授各种运动技能以及运动方式,却极少在体育课堂活动中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予德育教育更多的重视。以至于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觉得体育课程就是引导学生快乐地玩耍,而自己只需要在一旁认真观察,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就可以了。
2.小学学校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如今时期,一些小学学校在进行授课工作的环节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讲解理论性的知识,却无视了对他们自身的“三观”以及道德修养进行培育。还有一些学校十分担心小学生在校内进行活动的期间会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于部分存在危险的体育项目就并不支持开展,切实阻碍了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有效渗透。
二、小学体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策略
1.遵守纪律,服从管理
小学生往往好奇心强,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部分精力不断分散到课堂纪律的整顿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无法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道德规范。一些学生到了适龄的阶段会选择参军,而一个符合标准的军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从组织的管理,如果学生没有从小树立这种思想,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不论到了任何工作岗位都极有可能因为不遵守规章制度而影响工作质量。体育教学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良好渠道,体育课堂通常在室外进行,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的教学阻碍,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或是广播操比赛这类集体完成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在集体中服从组织管理的优秀行为品德。
2.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内部所有运动都存在其特性。所以体育教师有必要充分贴合体育教学特征融合德育教育。例如,在列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懂得什么是服从命令、什么是团队协作;在进行长跑训练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成功和坚持、努力密切相关。在开展球类运动训练的时候,可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成长。与此同时,部分体育有关知识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融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充足的爱国主义情怀,奥运会的融入则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无法脱离国家的支撑,从而助力学生形成充实的民族主义精神。所以,教师在融合德育教育内容的时候,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例如,当笔者在教小学足球时,为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笔者并未直接告诉学生课堂学习的规则与内容,而是选择将学生分为四组。每个团队分别发放一个足球,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能够自由探索脚内侧踢球的办法并汇报团队评价训练结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生通常心智发育不成熟,在集体中喜欢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成就。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组织一些需要团队配合的友谊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之类需要同学之问相互配合完成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参与这类友谊比赛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在集体中与其他同学配合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明白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懂得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配合他人、服从管理,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责任意识,而不能因为自身的一时任性,对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负责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是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念,在友谊比赛中进行团队协作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团结的真正意义,教师则能更好地扮演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4.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能
对于所有小学生而言,其自主学习意识还并不是很强,在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就需要有外界的人员对其作出有效的激发,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面对自己、控制自己,知晓自己的真实潜力和优势,并了解自己究竟能够突破到什么样的高度。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环节中,不能为他们制定任何要求,并且还应该激励小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断地进行努力,使小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一些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的环节中,会很拘束,主要由于教师为他们制定了太多的要求和标准,更是导致这些学生单纯地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突破,也无法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在小学时期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信心,可以让他们有着大量的勇气面对将来发生的一切事情。
5.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许多学生在家庭中被家长过分溺爱,遇到问题不敢独自面对,遇到挫折没有一个积极应对的态度。针对这一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对学生这方面意志品质的培养。比如在进行800米、1000米的跑步训练时,由于学生平常参与体育锻炼较少,学生觉得无法坚持,认为坚持完成目标的过程无比煎熬,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调整错误的跑步姿势,学会在运动过程中正确地调整呼吸,更好地完成目标。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不断坚持、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抱有什么态度产生思考,使学生明白在完成人生每一次挑战的过程中,要像跑步一样,及时发现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为学生往后生活中而对困难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打下扎实基础。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绝不单单是对小学生进行身体上的强化教育,更不仅仅是让小学生了解一些简单运动的规则技巧;更重要的是教育小学生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这是体育学科的特点,也是这门科目展开德育教育的优势所在。实现德育教育和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这将会为社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支撑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将这一教学理念及时、合理地融入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新军.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5):181-183.
[2]吴卫春.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田径,2019(08).
[3]周浩然.简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1):37-38.
[4]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
[5]蒋红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C],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