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是一项最重要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也很重要。高中篮球教学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目前高中生的身体成长属于关键时期。凭借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现在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标》要求每位高中生选择1~3项运动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高中体育篮球模块教学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篮球模块教学提供参考。
一、浅析高中篮球教学特点
(一)高中体育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训篮球运动是体育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竞技类的体育运动,要求参与 者具备一定的篮球操作技能。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 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有目的、有规划地 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以及技能训练。同时,它也是一种团体合作型的体育运动,需要参与者组成团队,进行团队作战,需要参与者有团队 合作精神及沟通、互补能力。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 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面积极的干预。 现在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团队合作中可能会产生 矛盾和摩擦,教师应该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加强团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生生之间的沟通氛围。 在篮球比赛当中,双方团队之间不但要进行技能 实力方面的竞争,还要进行团队合作方面的竞争,同时战略战术也对最后的比赛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大局出发,在比赛前对双方团队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知己知彼,做出对团队最有利的战略计划。 此过 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大的人生格局,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其在篮球运动当中的发挥,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篮球训练不 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心 理方面的教育。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 团队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而不要盲目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每个同学都应该首先在自身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然后再制订下一步的目标,与其他同学形成良性竞争。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着不同的体貌, 不同的思想,以及不同的天赋。 人们应当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体育教师进行篮球训练时,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高中学生之间自然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体育基础不同,身体条件不同,体育天赋也不同。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教学。比如对于 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当强迫其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只需引导其适量进行体能训练,以提升其身体素质。 同时教师应当另辟蹊径,如引导其进行篮球解说的训练,使其产生成就感,对篮球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打开眼界,放宽心胸。
二、浅谈高中篮球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高中篮球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获得篮球的基本运动知识和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服务。同时熟悉篮球运动学习的方法和体验篮球运动的成就,以及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获得体育情感和体育道德的体验,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在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养成方面,高中体育教师应该从健康卫生、运动损伤的防治、日常体育习惯这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际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获取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内容,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选择上重视结构化知识技能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倡导下,高中篮球模块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的需求,加强基础技能的练习。但重点应该突显在篮球基本规则下技、战术组合的合理运用,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战术上更多体现简化,不能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技战术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以两人或三人战术为主,丰富篮球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高中是学生终身体育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而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因此篮球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加强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学习,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篮球比赛规则和损伤防护知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篮球比赛的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技战术配合可以及时得到运用,以赛代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比赛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促进学生体育品格的形成,这一举措与新课标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选择上尊重学生主体性
教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创设多种情境,采取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提高;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杜绝采用内容灌输的方式,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篮球技战术的学习,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要进一步丰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介,使学生通过多种感知觉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采用语言去阐述,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用教学比赛和游戏促使学生体育品德的提升。
结语:篮球运动是一项充满吸引力的运动,既充满竞技性,又充满趣味性,对于学习压力大、精神焦虑紧张、 情绪脆弱不稳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调剂,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特点及其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114-115.
[2]毕军.浅析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35+37.
[3]谢爱文.刍议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