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体现出单一性的特点,不利于教学理念的全面、深入贯彻,难以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思维,同时教学模式极其枯燥,缺乏引导性效果。体育游戏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巩固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理解具体的体育动作要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适当地开展教学游戏,从而帮助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领会到动作的要领。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以及舒适度。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优势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外,针对学生学业压力的缓解也可起到一定积极意义。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更为重要。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发现,多数教学内容的实施均围绕体育活动展开,由此可见,将体育游戏应用至体育教学活动中,除可实现体育游戏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外,还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分析体育课程教学空间而言,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具备广阔的活动范围,为教师大范围实施体育游戏教学提供充足空间,也可为教师选取适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多种体育游戏形式均可在此空间得以顺利实施。
2、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众多小学体育教学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此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产生根本性改变,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要求教师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人才发展需求,推动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教师将体育游戏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即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此教学模式下,可将游戏特点加以充分应用,推动学生竞争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养成,教师还可组织小组合作游戏形式,可于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并逐渐将体育意识同学生潜意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实践策略
1、构建活跃氛围
日常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参考,借助体育游戏的合理应用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借助体育游戏的展开实现体育技能的掌握。如教师教学“穿越障碍物”时,若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仅将穿越障碍物的知识点向学生告知,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虽可对穿越障碍跑的安全点及相关动作形成一定了解,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形成阻碍。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可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可在体育游戏的参与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参与积极性,还可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可对如何准确且快速的完成游戏的技巧加以掌握。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各小组展开围绕穿越障碍物技能展开交流及探讨,推动学生对此活动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以学生兴趣点、教学内容为参考,完成体育游戏内容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可借助游戏的参与实现自身学习热情的激发,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以“耐力训练”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仅以单一的长跑方式完成学生耐力的训练,此种教学方式易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致使学生体育活动难以顺利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参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兴趣,挑选同自身耐力训练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应结合学生所选择项目完成趣味游戏的设计,如学生所选择体育项目为足球,此时,教师便可设置“足球大接力”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中,教师可先完成学生小组的划分,各组发放1个足球,学生在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后,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学生应借助运球的方式,绕操场跑步1圈,学生完成1圈操场跑步后,随即返回起点位置将足球传递至下一位学生手中,依次展开运球跑游戏,至小组中最后一名学生完成绕圈跑后,耗时最短小组为获胜组。教师借助此种趣味游戏活动的设置,可实现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兴趣的有效调动。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则会将自身更多的注意力应用至如何运好球及借助怎样技巧的应用才可获胜中,对绕操场跑1圈的疲惫感并未予以关注,借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耐力的提升。
3、发挥学生特长
体育学科是一门脑力和体力并存的学科,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部分体育教学方式单调,使得学生对体育的学习认识不足,并认为体育的学习与知识素养无关。因此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不同喜好,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特长,并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和喜好分成若干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的教学,还应该注重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这也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一种体现。教师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分别组织学生进行符合其自身素质的锻炼活动和体育项目,设置不同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案,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元统一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新型教学方式被逐渐应用起来,如情景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和体育游戏进行结合,增加游戏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结合时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如好奇心重建立相应游戏情景。游戏情景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应体育活动中,并且在游戏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方式来增加自身沟通能力,教师在进行相应游戏情境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育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足球时,在正式进入体育游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动画,如足球小子这一类足球动画视频,利用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足球产生兴趣,并且教师在选择相应片段时,应选择可以调动学生情绪的片段,如射球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后,教师就需要立即对学生进行相应教学活动,如足球基本动作、技巧等教学。但是需要注意,光靠这样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倦心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适当播放一些足球比赛视频,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明海.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6):115.
[2] 庞骏霏.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外交流,201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