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普查的数据谈潜在社会问题
杨谦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谦谊 ,. 从人口普查的数据谈潜在社会问题[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035 .
摘要: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这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全面涵盖了我国人口有关数据。统计数据看上去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但如果结合实际去分析这些数据,就能窥探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 数据统计;人口普查;理性人
DOI:10.12721/ccn.2022.157035
基金资助:

一、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人口的总数和结构都是国家制定经济政治政策的重要参考,了解全国人口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非常繁琐且成本较高,因此全国人口普查不能每年进行。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这一次人口普查距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过去十年。十年间我国人口不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新生人口,包括新生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全国结婚人数。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我国人口总数从13亿跨越到14亿,中国仍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过去十年里,人口增加7206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之间的十年人口增加为7390万人。十年间人口增长仅小幅度下降。人口总数并不存在结果出来之前大家普遍担心的断崖式下降。除了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以外,每年统计局都会公布上一年的一些基本数据,其中包括新生人口数,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历年新生人口数,2017年新生人口1723万,2018年新生人口1523万,2019年新生人口1465万,2020年新生人口1200万,新生人口数逐年下降。人口出生率,2016年为12.95‰,2017年为12.43‰,2018年为10.94‰,2019年为10.48‰,人口出生率也在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年为5.86‰,2017年为5.32‰,2018年为3.81‰,2019年为3.34‰,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全国结婚人数从2013年就开始不断下降,2013年全国有1347万对夫妻结婚,而到了2020年只剩813万对。

二、现实意义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并不会止步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基于此更要进一步发展经济。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学技术推动,很多产业也都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对我国来说不再重要。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不管是新生人口不足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是总人口下降,都不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能承受的打击。人口金字塔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呈正三角形;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年老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从发展来看,则上述三种类型相应地为:增长型;静止型;缩减型。如果新生人口长期不足,而老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的人口结构是有可能发展为年老型的,年老型社会一旦形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带来严重的影响且不容易纠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挑战从宏观上来说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压力,当今我国在经济上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人口老龄化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老龄化到一定程度还会影响两代人赡养比例的变化,从而影响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劳动产出率[2], 我们应该在这种情况尚未发生,但已经出现苗头的时候就重视起来,将这种势头掐断,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在我们的预想轨道中顺利进行。

(一)人口总量和新生人口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知道我国人口总量是在增加的,但增加的主要动力来源不是新生人口,新生人口的增量在逐年减少。

我国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是2015年年底,已婚妇女从备孕到生二胎,孩子出生的年份刚好在2017,而到了2020年,新生人口下降到1200万,比2017年少了523万。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后劲不足,想要提高新生人口数量或生育率不是单纯允许生育二胎这么简单,如果男女双方结婚以后连生第一个小孩都要考虑良多,更不用说第二个小孩了。所以提高新生人口数还要从其它地方下手。

人口自然增长率简称“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从数据来看最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逐年下降,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死亡率降低,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死亡率降低和我国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保的覆盖有关,而出生人口实际上也是在降低的。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它表示每个妇女到她49岁时生育孩子的总数。由以上数据,我国202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这个数据还是1.7,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下降到了1.3。我国的人口总数虽然稳定增长,但这背后是得益于国家对医保的普及和全民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的人口数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人口寿命不断增加,新生儿却不断减少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出现亏空。

(二)结婚人数分析

2013年对应的适婚人口为1983年到1991年出生的一批人,2020年对应的是1990年到1998年出生的一批人。这两个时间段都处于计划生育实施的阶段,不存在人口总数的大幅度减少,因此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是相差不大的,但结婚的人数却大幅度减少,短短八年间,结婚数下降了近40%。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不再像之前一样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选择结婚,而是更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选择发展自己的事业;可能是因为各地彩礼的因素和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该在生活中担起更多的责任导致男性娶妻压力过大而选择不结婚;男女双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从丰富的物质生活中得到了满足,在适婚年龄时有更多的选择而非结婚这一条路可走。还有可能是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不论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或者其它一些县级城市的房价,都是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因此不论是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还是退而求其次去小县城生活的人,都会面临房价上升的压力。结婚人数和房价的走势明显的呈现出反比例关系。在去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很多政协委员为了让年轻人快点结婚、生孩子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建议将我国男女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以优化人口结构。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建议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专项基金补偿女性的生育价值,减轻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生育成本的负担。

(三)经济学角度分析

如果我们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小孩甚至不愿意结婚,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缘由。在经济学中研究一个人的行为会假定这个个体是一个理性的人,理性人意味着这个人会追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更多的收益,即不存在感性的冲动,比如出于对小孩的喜爱而不考虑任何现实问题就选择生小孩。一个人采取某项行动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在经济学的简单模型中,消费者会追求收益最大化,要得到最大的收益就不得不考虑成本,生小孩的“收益”有很多,不管是为了以后小孩给自己养老这样的现实考虑还是在培养小孩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这样的心理层面的获得,都可以算作收益。而成本也来自各个地方,不管是结婚需要的花销还是养育小孩的成本,包括结婚所需的彩礼、住房、孩子的教育等等。从成本来看,就不难得出为何年轻人不愿生小孩甚至不愿结婚了。

三、总结

以上几个指标都说明了我国适龄人口结婚的意愿在降低进而新生人口不足、生育率低的实际情况,而这些指标低,不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经济增长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统计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的社会问题却是鲜活的。从统计数据我们能看出生育率低、结婚率低,但也应该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分析为何生育率低、结婚率低。如果不能通过数据看问题的本质,不解决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人口,特别是新生人口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其它的问题。统计数据不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来说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能在各个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能发现问题,并且能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05):29-36.

作者简介:

杨谦谊(1997-),女,汉,四川凉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统计,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