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人口的急增、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人类生成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1]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即完成“双碳”的目标。我国城市建设正逐渐迈入生态发展、低碳发展的伟大时代。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中心思想在于减少碳排放和消除碳排放带来的后果。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交通拥堵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交通逐渐成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道路通畅整洁、绿化美化、道路景观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 ”,该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建设高质量的公路交通景观环境,现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明确要求加强公路生态环保与景观研究。[3]运用低碳理念,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这对节能减排,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有这重大意义。
2.基于低碳理念的道路景观改造原则
2.1尊重场地现状原则
尊重场地现状,就是对城市道路的现状绿化进行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持,因地制宜地去改造景观,这是低碳理念的首要原则。只有通过现场的实地调查,才能了解现有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基于此来指导我们分析现状道路绿化景观所存在的缺席。尊重场地现状,本质上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原有绿化景观资源,减少改造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和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2融入地域文化原则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板化严重,千篇一律,不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这种模式化的道路绿化景观对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的作用不会很大,反而会使得市民产生审美疲劳,感到厌倦和迷失,反而增加该绿化景观被迁移改造的几率,这大大的增加了能源和材料的消耗,不利于节能减碳。在道路景观的绿化改造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彰显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个性,还可以让市民对道路绿化景观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同时可以极大地延长绿化景观的生命周期,实现真正意义的低碳景观。
2.3生态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是产生径流及其污染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绿化改造设计要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应长期有效地减少道路径流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量。道路绿地可以通过配置生态化植物和雨水管理设施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改造。从植物配置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满足美观的前提下,要根据城市道路的立体条件合理选择适合生存的景观植物,才能提高道路景观绿化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固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
2.4减少碳排放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往往因片面的追求景观效果而盲目推到又重建,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应该根据道路绿化破败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改造方案。保留现状景观效果较好、植物长势良好的路段,调整和完整景观效果较差、存在病害缺陷的路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造策略,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机械运作和人力劳动,减少在改造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还能使改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得到极大地降低。
3.低碳景观的设计
3.1低碳植物配置模式
设计建造低碳化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能够发挥创造良好城市风景的价值,还能兼顾绿化、节能和环保的作用。在绿植选择期间,应尽可能选择绿化效果强的植物[4]。从低碳角度出发,丰富种植群落植物种类,在使之固碳效力增强的同时,优先选用本土树种。[5]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常绿植物强,可以适当增加彩叶植物的运用,不仅能提高道路景观的美学性,也提高了植物景观的吸碳造氧效益。寿命长、环境适应能力强、木质结构部分的比例大的植物其固碳能力强。因此,在低碳植物的选择上,在确保品质的基础上,应该选择固碳效果好、生命周期长的植物。道路绿化不应只追求大效果、大尺度、大色块,而应重视道路绿地的绿化本身的生态效益,要结合不同区域进行分类设计。[6]
3.2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对城市环境像海绵一样自发吸收和释放水分的生动描述。这一理念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7]“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放在首位,注重与探寻生态适宜的替代方案,把城市基础设施转变为绿色的基础设施。道路景观绿地是发挥“海绵城市”海绵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行雨水的吸收、存储和净化利用等功能。不仅可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里的污染物,极大的改善了空气质量。
在遵循低碳原则下,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人行道可以采用生态树池,道路局部绿化带和线外绿化带内可采用下凹式绿地设计模式,引入道路雨水,通过绿化带滞留、净化和渗透雨水,最大限度地收集与利用道路雨水资源,减少道路绿地的耗水量。
3.3立体绿化设计
立体绿化是指在建筑物的立面、屋顶等空间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进行绿化的方式,主要分为屋顶绿化、墙体绿化、阳台绿化和桥体绿化四大类型。[8]立体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立体绿化能够在竖向的空间上进行延伸拓展,可以缓解城市绿地用地紧张的问题。立体绿化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作用。在建筑的外墙面和屋顶等长期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运用立体绿化,不仅可以提升其外观形象,还能减缓风化作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4.结论与展望
道路和景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则与城市道路相得益彰,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在美化城市、净化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合理的景观绿化不仅能够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更能起到吸收碳排放,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着重大意义。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地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建设,使其符合实际建设需求,响应了低碳概念。
参考文献
[1] 杨远东.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改造——以上饶市凤凰大道为例 [J].福建林业科技,2016,43(4):207-210
[2] 林海.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J].今日中国,2021,70(07):30-33.
[3] 徐斌.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评价方法的构建[J].中国园林,2011, 27(03):69-71.
[4] 李小莹.低碳理念下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03):90-92.
[5] 葛现玲.基于低碳理念的道路植物景观设计探析.——以重庆凤凰湖工业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7(11):98-99.
[6] 陆静,郭庆.低碳理念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 [J].现代园艺,2020(16):77-78.
[7] 张亚琼.“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功能 [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1(2):1-3.
[8] 陈晓敏.立体绿化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发展[J].现代园艺,2022(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