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将体育与健康真正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身体支撑,所以我们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必须完整深入地掌握好相关的体育训练知识,强化对高中年级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把体育训练和健康教育紧密地进行融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全面深入地讲授人体健康知识,进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一、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高效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身心的发展。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他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严重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革新和发展,阻碍了学生的运动不足,身体质量没有带来的发展,课堂效率的得不到提升。因此,有必要积极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为学生挑战高考奠定了健康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有更好身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心理素质是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学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面对挫折,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形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他们今后的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的学校把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其结果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严重影响了高中的教学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高中学校完善了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有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运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使学生在运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的目标得到的优化和心理指导,学生的心理耐力和提高身体机能,改善其增长状态。
二、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课上课下锻炼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特点,再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本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针对高中生尚处于青春期这一特点,他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容易产生歉疚感,迫切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项目锻炼前应该先创造条件,使学生们在某个动作上先获得成功,然后再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在选择活动项目时,要从运动项目的难易、技术性高低等方面考虑,进行合理搭配和安排。例如,跑、跳、技巧和武术项目的合理搭配。老师要重视任何动作的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他们之后的体育学习以及运动技巧的掌握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分解技术难点,并辅以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动作,克服困难。另外,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竞技心理,将课上锻炼与课下锻炼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羽毛球比拼,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参加比赛,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进行课下练习、磨合,最后在正式上课时进行小组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为了竞赛的荣誉而不断练习,达到引导他们进行课下锻炼的目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学生能不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其关键在于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是解决当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必要解决途径。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高中体育老师要学会转换观念,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时通过一些新型且高效的方式,来达到激发学生健康运动热情的目的。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较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非常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特殊情境,以此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帮助他们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而且,老师在设置这些情景时也应该将运动和健康相结合,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健康运动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可以借鉴小时候儿童玩耍的“跳房子”游戏,给学生创设一个“跳格子”情境,让学生们把跳远想象为跳格子。这种类似于游戏的锻炼可以提升立定跳远的趣味,使学生放松心情,让他们在玩耍的同时练习跳远项目。而且,在集体跳格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必定进行相互比较,争相设置更远的跳远目标,在竞争中不断进步。而且,这样的教学情境能有效降低学生对体育运动固有的枯燥概念,可以帮助他们感受立定跳远的乐趣,拥有一个良好的运动体验。
四、体育训练和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协作式学习
在具体的训练学习活动进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只是依靠个人能力而难以去完整处置好的难解问题。由此需要我们老师在孩子们现实体质的具体状况上去考虑,寻觅出可满足绝大部分学习者要求的教学模式,促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去认知体育训练和健康教育课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难解问题,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应当依据每名学习者的现实身体状况去划分训练小组,让他们开展小组式训练活动,在小组式的协作训练活动中,学习者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效仿、互相交流,从他人身上捕捉到自个身上所潜存的共同性问题,尚能够发挥出相互促进的效能。比如,在展开足球项目训练的进程中,老师单一性的把带球的操作方法、动作技巧等知识教授给孩子们,那样的话孩子们必然很难把所学知识恰当有效地运用于眼前具体的练习过程当中,因此极有可能会造成与学习成效及知识的获取目的相违背,此番问题的发生不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真正地去学好课程,甚者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对学习过程滋生出腻烦情绪。因此我们老师在此番状态下有必要采取让孩子们进行组协作的训练方式,开始先让他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去探求在足球训练环节中所出现的隐患性问题,在做出分析环节之后老师再拿出整体性的评判,然后再组织孩子们按小组形式展开练习过程,由实地训练过程当中巧妙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而切实掌握好体育和健康课程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方法密不可分,选择合适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运动和健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锻炼可以让人的身体健康且充满活力。但要让高中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方法的,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中课堂中的整合运用,肩负起提升高中生运动量、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身体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曾廷超.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胡滨,李志刚,陈珂琦,陈世雄,高琬鑫.以理论指导实践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必修必学内容及基础理论知识教材介绍[J].中国学校体育,2019(09):6-9.
[3]沈建华,王自清.“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