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陈水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水利,.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J]. 地理研究进展,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摘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基金资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而大单元教学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打破了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局限。将项目式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

(一)初中地理课程特点适合

初中地理课程兼具自然与人文等多方面知识,其内在联系紧密。大单元教学能打破章节界限,将相关知识整合,比如把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放在一起,让学生全面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项目式学习可依托这种整合,创设实际情境,如研究某区域的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间的关联,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更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适应课程丰富多元又相互联系的特点。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需求。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正好契合,它以项目驱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学生在大单元主题下,通过项目探索,如分析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能不断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满足其探究欲望。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在解决项目问题过程中锻炼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

(三)教学资源丰富

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为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地图可直观展示地理空间分布,学生在项目中能借助地图分析区域位置、地形等要素。地理模型能形象呈现地理现象和过程,如地球运动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多媒体资料则能生动呈现各地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等。这些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使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确定大单元主题

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它明确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教师要仔细剖析其中的要点,把握教学的方向。同时,分析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也是关键环节。教材的逻辑结构犹如知识的脉络,通过分析能清晰看出知识点的编排顺序和相互关系。知识体系则是更宏观的架构,涵盖了各部分知识的归属与联系。

例如,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大单元主题。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然后分析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比如我国煤炭资源在北方地区分布较多。接着探讨这些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像山西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相关产业。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如分组调查家乡的某种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等,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明确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与大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是确保教学方向准确且连贯的关键。大单元教学目标为整体的教学规划指明方向,而项目目标则是具体的实施指向。项目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意味着它不能过于抽象或宽泛,要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比如,不能仅设定“了解文化特色”这样模糊的目标,而应明确为“通过实地走访,记录三种地方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等。可评价性则保证了能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项目的实施效果,要有清晰的标准和指标,如根据学生调查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等。

例如,在补充拓展单元教学“地方文化与旅游”中,大单元教学目标可能是让学生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的相互关系等。可设定项目目标为“探究家乡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分组收集家乡的传统习俗、建筑风格、美食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资料。然后分析这些特色如何吸引游客,比如家乡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摄影爱好者。接着评估当前旅游开发对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情况。通过可操作性的活动,如制作家乡文化特色与旅游宣传手册等,根据手册的内容丰富度、设计美观度等可评价指标来衡量项目成果。

(三)组织学生分组

根据项目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是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更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在分组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项目所涉及的主题或任务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例如,对于地理项目中关于“不同地区的地貌与植被分布”的研究,如果有的学生对植物感兴趣,有的对地貌感兴趣,将他们合理分组,能让小组成员带着热情去探索相关内容。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分组时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不同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将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的学生与擅长资料收集的学生,以及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学生等进行合理搭配。比如在研究“城市的交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项目时,让擅长分析地理数据的学生负责数据处理,善于实地观察的学生去考察交通现状,而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最后的成果汇报等。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提高小组的整体效率,使得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共同攻克项目中的各项难题,切实保障小组的有效性,最终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项目式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通过确定大单元主题、明确项目目标、组织学生分组等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舒婧.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2023.

[2]程云.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分析[J].文学少年,2021(35):0364-03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