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方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日益提高,结构设计的难度也逐渐增大。这就给结构设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重点,合理的建筑结构离不开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影响建筑结构合理性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标准、场地环境、结构布局、功能要求、结构模式、方案经济性等。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根据近年来的实际设计工作,混凝土结构在这些方面的设计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设计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工程实际不断总结并深刻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完善个人的设计水平,从而确保施工图纸的质量。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1.1 安全性
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高,人口密度大。如果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缺乏良好的稳定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程度高,社会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首先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安全第一。以混凝土结构安全健康标准为设计指南,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结构性能,提高整体混凝土结构抵抗外部风险因素的能力,包括建筑抗震性、抗风性、抗水淹等,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毁灭性破坏,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安全系数,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1.2 经济性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成本投入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因此,许多开发商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以节约成本。主要的方法是减少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和增加楼层的高度,这无疑会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就一定要将楼间距、楼层高度和土地利用率等因素考虑进去,在不损害居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提高开发商的整体经济利益。
1.3 可靠性
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和效果,必须严格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规范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高效有序,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延长高层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2.1 严格遵循设计规范
鉴于传统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强度设计为基础的特点,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强度设计,还要注意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引起的材料腐蚀,以及对结构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地方标准、行业规范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在正常使用阶段的维护管理和相关检测要求,并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预留足够的工作面,为后续操作、维护和测试提供实时性。然而,建筑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病害,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还要考虑材料受老化、环境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即遭受病害后仍要保证建筑构件或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稳定性。
2.2 基础结构设计
在选择和优化建筑类型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基础设施类型。基础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上部结构的荷载,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设计师需要在综合分析地质调查数据和上部结构荷载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基础结构。鉴于建筑物数量少,地基土质好,可选择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对于楼层多、地基较差的建筑物,可选择桩基础或筏板基础,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抗侧向力结构。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抗震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人员需要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抗侧力结构。对于高度小于50m的高层建筑,可选择框架结构作为抗震体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高度50~100m、刚度高、位移小的建筑可选用剪力墙结构;100m以上的结构可采用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而对于超高结构高度的建筑,一般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结构。
2.3 转换层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底部各层的施工不仅要满足建筑空间的施工要求,还要在建筑内相应位置设置一定的转换层,保证上下结构之间的良好过渡。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要做好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转换层竖向结构设计符合设计标准,还要严格控制转换层上下结构的刚度比,它可以显著降低上部和下部混凝土结构刚度突然变化的影响。如果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不足,则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将出现缺陷,缺陷位置将成为地震袭击的突破口,具有很大的潜在安全风险。同时,也要严格控制高层建筑转换层以上竖向构件的数量,以大大减小转换层结构刚度的差异。这样,即使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刚度发生变化,也不会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能产生太大影响。此外,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面积很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调整振捣点及振捣范围,不仅要避免振捣棒碰撞钢筋,还需要保证混凝土内部振捣的均匀性。
2.4 混凝土材料控制
(1)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混凝土耐久性结构时,应合理选择和配置各种混凝土材料,以确保混凝土结构更加紧凑,并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抗冻性和抗渗性。一般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通过向混凝土中加入水、二氧化碳或相应的化学介质来判断,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渗透性来分析其结构的耐久性。为了获得理想的抗渗性,必须科学选择水泥品种,采用足够的水泥用量,尽可能降低水和水泥的自由比例,合理选择骨料及其级配;(2)应使用性能良好的外加剂。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一些添加剂,如防锈剂、减水剂、养护剂和引气剂,可以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在选用外加剂时,要明确生产厂家所推荐的掺入量,同时关注其化学成分、减水率、含碱量、含氯离子量以及使用方法等,各项技术性能要充分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步骤复杂,涉及面广。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全面细致地收集计算信息,认真掌握结构概念,分析结构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解决办法,相关的措施方法一定要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务必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马俊林.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02):111-112.
[2] 郑鹏.高层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探究[J].城市建筑,2020,17(29):92-93.
[3] 杨贻斌.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思路探讨[J].居舍,2020(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