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由于其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管理不善和处置不当,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危废环境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危险废物的特性
危险废物由于其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危险特性,成为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毒性物质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腐蚀性的危险废物能侵蚀各类基础设施,破坏生态平衡,若接触到人体,会造成严重的灼伤。易燃性的危险废物一旦引发火灾,不仅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危及周边生命和财产安全。反应性的危险废物极不稳定,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发爆炸等灾难性后果。而具有感染性的危险废物,传播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二、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废分类不明确,监管难度大
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具有不同的危害特性和处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专业的分类指导,很多企业难以准确对危废进行分类。这不仅给后续的储存、运输和处理带来困难,也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部分企业将不同性质的危废混合存放,导致在处理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在检查时也难以确定危废的具体种类和数量,无法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二)危废处理技术落后,处理能力不足
现有的危废处理技术大多存在处理成本高、效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焚烧处理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填埋处理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危废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而现有的危废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了大量危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只能暂时储存,增加了环境风险。由于缺乏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部分特殊类型的危废难以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剧了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危废分类标准和管理制度
政府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危废分类标准。标准应涵盖各类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建立健全危废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在危废产生、储存、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对危废进行分类收集和储存。设立专门的危废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危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储存环节根据不同危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场所,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危废泄漏和扩散。加强对危废分类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二)加大危废处理技术研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危废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危废处理技术,新型焚烧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等应能够在降低处理成本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污染。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某些有机危废,可以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对危废处理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提高设备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危废处理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技术研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危废处理方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危废处理的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危废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危废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危废产生企业的日常监管,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核实危废的产生量、储存情况和处理去向。加大对违法排放、倾倒、处置危废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建立危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危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企业应如实申报危废的产生和处理情况,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危废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举报。通过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危废得到规范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企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危废危害的认识,增强其环保责任感。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企业普及危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指导企业做好危废的分类、储存和处理工作。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危废的认识和关注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危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处理危废的方法。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只有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危废的产生,推动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促进危废资源化利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危废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对开展危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对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危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对危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危废资源化利用的水平和效率。企业应积极探索危废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某些含有贵重金属的危废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六)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响应机制
政府应牵头制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和分工。环保部门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安全,消防部门负责灭火和救援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制定自身的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在危险废物存储和处理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企业还应加强员工的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完善危废分类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大处理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环保意识以及促进危废资源化利用等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危废管理水平,降低环境污染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实现危废的科学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洪玉芬.小微企业危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型工业化,2022,12(09):212-216.
[2]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行为[J].中华环境,2021,(10):1.
[3]邱胜祥.危废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对策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4):75-76.
[4]焦淑谦.严格危废管理确保环境安全[J].中国环境监察,2020,(11):72-73.
[5]刘沁娜.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控制原则的立法确认[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