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流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最直接手段,也是最为基础的方法。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记者的语言表述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都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因此记者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在采访中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并针对新闻要点进行有技巧的提问。
一、明确采访主旨
在采访开始前,记者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采访主旨,如是要探访一种社会现象、揭开事实真相还是了解具体的人物、工艺、研究成果等。同时,记者也要清楚自身的采访要达成的实际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例如,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是十分常见的话题,记者在采访前要清楚自己是因为城市供暖有了新的改进而进行采访还是又有居民反应供暖问题而采访;进而明确采访中要提问的主要对象,是供暖单位、居民或者其他有关人员;随后要明确本次采访的定位,是要展现供暖系统优化的成就,还是反映居民生活的诉求。在明确采访主旨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明确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采访”“采访什么人”和“采访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某城市的供暖系统有了新的突破,记者可以将这一建设成果对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可以赞扬在建设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先进人物,也可以理性探讨城市供暖系统的历史发展与前景,在选取适当的角度之后开始进行采访准备。但如果记者不能明确采访主旨目标,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将难以形成合理的采访方案,在采访过程中也可能对众多突发问题措手不及。同时,采访主旨不明确也将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与效率。
二、做好前期准备
在明确采访的主旨目的后,记者要围绕这一主旨进行前期准备,其中包括了对信息深入的收集和对采访方案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可以利用好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从而对采访对象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梳理出合理的采访方案。
(一)信息收集
在确定采访目标之前,记者应当已经对采访对象有了初步了解;在采访目标确定之后,记者就需要根据主旨目标对采访对象进行进一步了解。如果要采访的主题是人物,那么记者的资料收集要以对方的基本资料和事迹等为主;如果采访主题是某企业单位,那么资料收集的重点应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与结构理念等;如果要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采访,资料收集应当一对事件现象的描述为主,以相关人员为辅。在信息收集阶段,记者必须要能充分利用收集来的资料,结合采访的主旨选定适当的切入角度和侧重点。对信息资料的掌握是记者开展采访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被采访者和采访事件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效提高采访效率。
(二)方案梳理
通过对采访资料信息的收集,新闻记者可以对采访工作做出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安排,提前规划好采访的问题,整理出一份相对清晰的采访大纲,包括铺垫、切入点、重点问题、突发情况的应对等。由于不同的被采访对象会对采访问题做出不同反应,因此在通过资料对被采访者建立起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等因素做出适当的方案,确保采访可以顺利进行。梳理采访方案的过程不仅是对采访大纲的整理,也是对采访情况的提前演习。在进行方案梳理时,新闻记者可以根据当前所掌握的信息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准备,并对采访过程的环节进行预演和细节考虑,如此一来采访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三、善用语言艺术
(一)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
良好的谈话氛围可以激发被采访者的沟通欲望,并能够以较为理智客观的态度面对采访,因此新闻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应当合理利用语言技巧安抚被采访者的紧张心理,缓解其陌生、抵触之感,尤其在采访初次受邀的对象时更要注重氛围感的营造。例如,在街头采访时,如果记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语速急促,被随机采访的路人就可能因为这种仓促表述而听不清问题或感到被冒犯,从而失去交流的兴趣。若此时记者可以用温和亲切的言辞请路人接受采访,那么采访效果也会更加突出。在营造谈话氛围时,“第一句话”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记者开场一句话让被采访者感到反感,即使采访进行下去,也可能会因为被采访者的负面情绪而导致效果不佳。因此,新闻记者应当用真诚恳切的态度和礼貌简明的言辞,迅速进入主题,让被采访者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积极的信号,从而耐心接受采访。无论在采访街头路人还是有影响力的人物时,都应避免因铺垫过长、故弄玄虚等因素招致对方不满。
(二)针对要点进行有技巧的提问
新闻采访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记者要在清楚采访目标的情况下迅速洞悉被采访对象信息表露的要点,并根据采访目的进行有技巧的挖掘。新闻记者的提问是采访艺术的集中体现,精妙的提问方式更能加强记者与被采访者间的交流,反之则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在采访提问中不宜过于抽象宽泛。抽象宽泛的问题将会得到笼统空泛的回答,不利于对采访节奏进行把握,也不利于完成采访目标,有时缺乏具体指向的问题也容易让被采访者感到为难和困惑。例如当采访外国友人时,如果问“你了解中国吗”可能会让被采访者一时无从入手,而如果用“你去过中国的那些城市吗”“你尝试过中国的美食吗”等具体问题,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其次,记者不应提出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记者可以引导谈话的节奏,但不能引导被采访者的思维,更不能以此来歪曲事实,为“争议性”“话题性”而刻意制造问题。
四、秉持正确价值观念
新闻记者应当牢记自身的使命,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展采访工作,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高度的人文情怀,以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消息。首先,新闻记者必须要站稳政治立场。我国的电视媒体起到传播党和政府思想理念、反映人民大众真实需要的重要作用,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使命责任,始终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担负起自身传播真相、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自觉履行喉舌耳目的光荣使命,为国家的团结安定而开展工作。其次,新闻记者要具有奉献社会的格局情怀。新闻记者要有为公理发声、为人民发声的自觉,以高度的自律精神严正工作作风,让每一条新闻都具有社会价值,让新闻采访的内容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并做到坚守理念不动摇,奋战在捍卫公众利益的第一线上。第三,新闻记者要做到充分尊重他人。在维持新闻信息真实客观、为社会揭露真相的同时,新闻记者也要注意采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相关人员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体谅被采访者的情绪,正视被采访者的合理诉求,在被采访者与新闻真相中进行协调处理,以恰当的形式维护新闻工作的价值,切实保障人民大众的利益。
五、总结
通过对新时期媒体发展状况的分析思考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当前媒体时代,电视台要想化风险为机遇,牢牢守住自身在新闻领域的地位,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就需要通过高水平的采访方法保障新闻信息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充分发挥其采访艺术,站在全局立场上开辟新的角度,根据采访目的与采访对象营造适宜的交流环境,并站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上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发新闻信息的深刻内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电视台新闻记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魏星.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 000(009):P.129-129.
刘佳. 全媒体时代电视台新闻采访形式创新[J]. 电视技术, 2019(9):20-22.
刘红爽.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探究[J]. 采写编, 2020, No.173(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