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生产关系中的主要要素,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因为土地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反思,科学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以此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以此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制定可靠的对策。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概念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多,但是地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的导致土地开发难度大,无法进行集约化利用,且而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勘察、检测技术支持下明确可利用土地数量及面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开发利用规范和准则,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价值[1] 。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低下的原因
(一)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相关部门为了追求速度,存在城市规划不科学的现象,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也暴露出了城市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了解城镇化下的土地使用情况,导致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土地利用差距较大。且在城市扩大规模的同时,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增加,为了扩大土地面积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情况不一,主要进行大面积集约化使用。另外,因为城市规划的不科学也导致新城区的建设规划缺乏统一的指导思路,无法对土地进行集中规划使用,最终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
(二)各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不强
因为我国各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不同,城乡知识普及程度不一致。导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拥有土地使用权主要是农民,但是农民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不强。一般情况下,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租用权,只能进行基本的耕种劳作上,缺乏了规划意识。此外,我国新兴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都在盲目扩张,没有根据国土空间资源规划情况和政府相关要求进行项目建设、产业化发展。也导致社会群众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方法和作用不了解,缺乏科学利用的意识和理念,虽然我国多个地区都已经推行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但是没有全方位、多层次普及和推广土地资源节约和利用理念,导致民众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不足。
(三)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机制完善
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土地资源属于国家资源,在改革开放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不拥有土地所有权,且因为土地政策的不科学,导致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只集中在制定上没有科学落实,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和效果。虽然我国在后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监管手段,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部分人员滥用权力。另外,因为城乡发展差距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会因为地区地形地势条件的限制导致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也无法进行保护,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总之,对于以上问题国土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且因为区域跨度太大导致机制存在漏洞[2] 。
三、提高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强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意识
为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率,需要加强向着政策和文化、知识的宣传,强化各地区、各部门的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激发民众的土地节约集约意识,在农业种植中节约资源、扩大经济收益,增强农民收入,此外还需要鼓励农民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和理论,提高农民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此外,还需要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动员基层干部主动践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战略,带领广大农民群体共同进步中,以此形成良好的土地供应体系。第二,需要树立整体、综合利用的观念,专业性维护、系统性管理出发,整合土地资源,做好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工作,加强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推广,确保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第三,土地管理部门也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完善职能,加强各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对土地资源全面管控,明确城镇化发展下的未来道路。
(二)优化土地资源空间结构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各个城镇地区的土地总面积、总数量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根据城市自身发展情况做好相关规划,制定计划和方案,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此外,还需要在我国农业发展区实行土地区域编制,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规划,并制定责任管理制度,管理部门需要统计城镇剩余和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总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私自圈占、土地浪费和污染的人员进行问责,及时收缴不符合规定的用地,以此增加城镇土地资源。另外,还需要全面落实“三规合一”的工作理念,将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发展、城镇化发展、工业建设等进行融合,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区域之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此科学利用土地资源[3] 。
(三)提升城市的用地强度
从早期的城市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城市是在群的基础上向着四周辐射的,后以市区为中心进行辐射,以此来扩大城市范围和面积,在这种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下没有考虑城市区域经济与整体综合研发之间的作用关系,且缺乏节约集约使用意识。对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和相关责任部门的联系,科学规划,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管理,深入挖掘土地资源,引进更多的合资企业,稳定资金来源,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经济价值,以此带动更多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运用效果,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当地部门还需要建设集约型工业园区,并科学规划园区土地使用量,鼓励建设多层次厂房,以此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城市扩张,开展新建项目时需要对城市周边和市中心的环境、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勘察和分析、测量、统计等,以此明确人口、土地质量和数量、旧城区之间的关系,以此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通过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以此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价值,减少土地破坏和污染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侯海涛.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研究[J]. 区域治理, 2021(19):2.
[2] 白新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6):1.
[3] 喻琪, 水岁寒.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