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及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相符合的关键,为满足社会对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优化实践教学理念,为社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课程内容要求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应构建与理论教学并行、与实际需求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保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得以实施,为社会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切实体现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
一、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从办学定位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普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具有较大差异,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试行标准,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1]。对此,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中,应让教师传授更多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将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融合,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制定上,学校教研人员应到企业进行沟通、调查,对当前企业相关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设置、学生所需技能进行调查,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制定提供明确培养方案,以此让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岗位的人才。因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应通过对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岗位所需人才的需求展开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计划展开分析,对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与市场所需市场营销技能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实践性的关键,基于现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可以有效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第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育人标准,综合学生最近发展规律,构建适应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应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剔除基础理论知识,强化教学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优化与调整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模拟法”等方式,根据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灵活安排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市场营销有关知识、理论进行学习与掌握[2]。例如,通过真实项目与情景模拟,促进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完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内容转移到实践场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再如,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展开项目营销,通过模拟真实营销场景,教师出示企业市场营销现状,结合4P营销理论,由小组合作制定市场营销方案,促进学生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能力的提升。
第二,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深刻变革。市场营销与市场经济具有密切关系,市场营销课程内容建设应紧扣市场经济发展,教师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寻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案例,进而确保整体教学内容符合相关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市场营销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整理,通过遴选优质教学内容,积极引入时事热点、市场营销有关杂志、报告作为研究案例,便于学生掌握当前市场营销理论动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知识与市场专业、经济专业具有密切联系,因授课时间有限,市场营销课程目标需要与岗位所需技能融合,对此,应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进行调整,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占比,对现有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的占比进行修改,加大课内实践、参与模拟、岗位实训、企业短期实习等方式,让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促进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迁移,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要求,传统以“试卷”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对此,教师应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考核评价中,针对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时,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过程性”“多方参与性”的评价方式,改善以“结果性”为核心的评价内容[3]。如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考核学生在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频率、完成度,要求学生定期、不定期回报参与项目得到的反馈,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在多方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评价主体交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互评、组内互评等方式,并将企业意见、教师意见、学生意见融合,以此形成多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应对市场营销专业期末考试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实践类、操作类考核内容,加强实践类考核内容占比,强化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能动性。
四、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
为促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性提升,高职院校应对学校师资队伍进行优化与完善。一方面,学校应积极聘请在企专业人员到校指导,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自身经验传递为学生,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可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将市场营销教师派企学习,通过“企业调研”“实践考查”等方式,促进教师实践专业能力提升,积极与相关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前沿的信息、完成“双师型”教师的认证,进而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提升。
结 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压力下,加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认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应将授课内容与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进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7):136-138.
[2]陈海,王伟浩,江友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7):147-148.
[3]高贵凤.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