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地理学科作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其教学与复习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高考不仅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更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分析新高考对地理学科的新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情境为载体的复习课堂。这不仅包括优化复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与学科前沿;还涉及教学策略的革新,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复习备考的意义
(一)深化教师对新高考的认识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体系的全面更新上,更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知。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有效复习备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深化教师对新高考认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1]。
在有效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高考的考试大纲、命题趋势及评价标准,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这一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通过精准施教、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
新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考试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精准把握考试要求,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传统的复习备考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重复劳动等问题。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优化复习策略,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组织模拟考试、专题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复习效率,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2]。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新高考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学科也不例外。有效的复习备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地理知识,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地图解读、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地理素养。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记忆知识点等,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技巧、分享学习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二、加强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有效复习课型实践的对策
(一)深化政策研究,明确备考方向
深化政策研究,明确高中地理备考方向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备考策略与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紧密对接,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关注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高考地理的命题思路、考试要求和评价标准,确保备考方向与考试要求一致。明确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把握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深入研究历年高考真题,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了解高考试题的题型、难度、出题角度和解题技巧,掌握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在大量刷题的同时,要注重总结高考试题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形成自己的答题策略。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以教材为基础,系统梳理和巩固地理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以主干知识为出发点,紧扣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图。关注社会热点,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生态文明、产业发展、人口城镇、科技进展、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动态,理解这些热点在地理学科中的理论和实践。学会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政治、数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二)立足学生实际,制订备考方案
狠抓基础,养成习惯,以教材为载体,巩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过程,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注意审题、答题规范。拓宽视野,关注地理时事热点,理解其背后的地理原理。围绕主干知识,包括气候、洋流、地壳变动、河流、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图表解读能力,熟练掌握等值线图、区域地图、示意图等图表的解读方法,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提升实践能力。做题与反思,精选题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理解解题思路。适当做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感受考试难度和命题趋势。加强错题整理,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定期回顾错题集,巩固薄弱环节[5]。
(三)多种方式运用,夯实学生基础
实行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就某一地理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地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强化练习与反思,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练习,注重题目的质量和难度梯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建立错题集,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注重图表教学,加强对学生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学生绘制地理图表,如等值线图、区域地图等,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实践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6]。
(四)注重教授方法,把握应考规律
明确复习目标与计划。首先,学生应仔细研读地理高考大纲,明确考试范围、重点内容和题型分布,确保复习方向正确。结合个人学习情况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应包括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学习任务,确保全面覆盖所有考点。系统复习与巩固基础,教材是复习的基础,学生应重新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特别关注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通过思维导图、知识树等方式,将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相关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强化地图与图表解读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学生应强化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掌握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地质图等的阅读方法,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图表解读和绘制能力的训练。通过练习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等不同类型的图表,提高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注重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地理题目往往涉及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学生应通过练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常见的解题技巧和套路,如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模拟考试与心理调适。通过定期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同时,模拟考试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学生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家长和老师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7]。
(五)注重阶段总结,强化查漏补缺
注重复习阶段总结。定期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将所学内容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模块进行分类整理。使用思维导图、知识树等工具,将复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阶段测试与分析。安排阶段测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学生对该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找出错题和薄弱点,分析错误原因。学习心得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等形式,促进相互学习和启发。听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强化查漏补缺,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将每次测试、练习中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错题本不仅要记录题目和答案,还要记录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以便日后回顾和反思。针对性强化训练,根据错题本和阶段测试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制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计划。选择相关题目进行集中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题库、教学视频等,进行查漏补缺,在线题库可以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教学视频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重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考试后,不仅要关注分数和排名,更要关注错题和失分点,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分析错题原因,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和思维盲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8]。
三、总结
在新高考政策的引领下,地理学科的复习教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有效复习课的开展,不仅关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直接影响到他们应对新高考挑战的能力。
紧跟新高考步伐,优化复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的学习框架。同时,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时事热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此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库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精准的指导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参考文献:
[1] 吕雯雪,彭鹏.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基于地理课程标准视角[J]. 2021(2020-34):83-84.
[2] 卢卫忠,周藕林.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新策略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1):65-68.
[3] 张华海,肖永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探析[J].读与写:下旬, 2021(8):0146-0146.
[4] 赵黎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 000(023):128.
[5] 郑瑛.新课程新教材老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基于2023年高考地理适应性试题的思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6):9-11.
[6] 陈华演.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高考复习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10):2.
[7] 郑新香.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1.
[8] 朱传楼.浅议高中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 2021(33):0124-0125.
作者简介:王素铭 1983.10.02 女 陕西太白 汉 大学本科 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