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对学生体质有特殊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体育游戏内容,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训练动机,有效提升学生短跑训练效率。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教师借助游戏助力短跑教学,其适合性更高,助学作用也会更为突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训练等展开对应设计,与短跑运动进行多重对接,可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在趣味性训练中成长身体素质。
一、引入游戏内容,建立生本短跑意识
短跑是小学体育学科最为常见的运动训练形式,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作出针对性设计和组织,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短跑环节,并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短跑素质。短跑对学生爆发力、启动力、协调力都有较高要求,而短跑训练强度较高,学生很难建立运动兴趣,如果教师适时引入一些趣味游戏融入到短跑训练之中,势必对学生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短跑训练有其独特性,教师在游戏选择时,需要有对接意识,切准其运动特征,才能给予针对性应对。
体育游戏资源极为丰富,在不同短跑训练环节可以选择不同游戏内容。为训练学生下肢能力,提升短跑爆发力、启动力,教师引入了负荷短跑训练内容。负荷形式选择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承载能力作出对应设计。腿部负荷可以捆绑沙袋,负载重量要适中。如果是肩部负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重量。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参与小组对抗赛活动,以速度和负重两项指标作为成绩记录,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好。学生明确了比赛规则,积极行动起来,组建比赛团队,展开对抗比赛。教师及时对小组比赛成绩进行公示,做好必要的宣传,为学生赛跑加油助威,对学生形成鲜明激励。游戏内容的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激励,这对有效提升训练效度有积极帮助。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生本短跑热情
趣味游戏与短跑训练相结合,教师需要有设计意识,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游戏带有娱乐性、互动性等特点,而短跑带有竞赛性、对抗性特点,教师要对二者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应分析,找到教学设计对接点,以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创设趣味游戏运动情境,教师要对游戏呈现形式做创新设计,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对应设计,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这样才能形成激发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短跑训练的主动性。
体育游戏呈现形式众多,教师在短跑训练环节融入体育游戏,需要追求对接性,唯有达成更多融合,其训练价值才会体现出来。如“快速高抬腿”游戏,这个游戏要求比较单一,就是“高抬腿”,训练学生大腿肌肉力量,也能够锻炼其韧带张力。为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教师适时增加一些比赛内容,设定“踩石头过河”“跳跃前进”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规划场地上进行对应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展开竞赛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操作,讲解基本动作要领,讲清比赛规则。学生进入比赛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训练,甚至是一起活动比赛,将训练活动推向高潮。
三、推出游戏活动,强化生本短跑体验
体育游戏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操作时,要占有一定的学情和教情信息,积极推出更多游戏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短跑训练环节,在多种感知体验中成长短跑能力。体育游戏带有趣味性、对抗性、娱乐性等特点,教师在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短跑训练实际需要作出对应设计。螺旋跑、蛇形跑、背向起跑、淘汰赛跑、协助助跑、接力赛跑等,都属于短跑训练可以引入的游戏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训练实际需要,在广泛征询学生意见基础上展开对应组织。
短跑训练对场地有一些要求,教师在具体设计时,不能局限在跑道上,可以借助场地宽度进行游戏植入。如“拉网捕鱼” 游戏,让一部分学生扮作“鱼”,其他学生手拉手结成“网”,游戏开始后,教师划定范围和区域,负责结网的学生利用游戏规则展开“拉网”行动,看哪一个小组能够 “捕捉”到更多的“鱼”。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行事,教师先做好分组,确认各自的角色,然后讲清游戏规则。在游戏进行中,教师作为裁判,随时对游戏作出干预,确保运动安全和有序展开。学生对这样新型游戏有特殊参与兴趣,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观察学生具体表现,针对训练情况作出运动调整,适时调整角色,确保训练活动顺利推进。
四、延伸游戏训练,形塑生本短跑能力
短跑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有限时空之中,需要有延伸设计和操作,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训练实际,借助更多游戏介入机会,推出更多课外的短跑训练任务,以培养学生短跑训练习惯。课余时间、节假日在家时间,都是可以利用的机会,教师针对性投放一些融入游戏的短跑训练任务和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训练要求。如果能够与学生达成更多共识,邀请家长参与短跑训练活动,其锻炼成效会更为显著。
教师采用开放性设计形式,推出家庭亲子短跑训练任务,将学生和家长参与短跑训练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特别是竞赛内容的融入,让短跑训练带有鲜明的游戏色彩,学生对这样的训练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确保训练呈现高效性。
结语:综上所述,将一些趣味游戏融入到短跑训练环节,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的冲击,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短跑训练环节,在主动性锻炼中建立身心素质。小学学生对趣味性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借助游戏推动短跑训练进程,符合短跑训练规律要求,其助力作用更为鲜明。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筛选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延伸游戏训练,为学生顺利进入短跑训练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莉. 趣味性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2]董娥.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