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开始将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集中上传到网络平台上,通过建立单独的数据库进行永久存储,并会借助信息渠道让员工之间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这在给企业日常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因为网络环境因素增加信息安全风险,需要企业积极落实基础的信息安全管理任务。
1.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常见信息安全风险类型
1.1网络病毒入侵系统
企业在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时,没有意识到定期更新系统的价值作用,导致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网络病毒指的是在系统程序中潜藏的一些代码,这种代码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风险问题。从病毒来源上看,常见网络病毒都是由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人编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网络病毒的传播特点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迅速入侵多个用户端的系统,影响范围相对较广,需要企业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抵御病毒入侵的方法。
1.2网络黑客攻击系统
网络黑客是指熟悉计算机运行流程,掌握程序编写能力的一类人。黑客会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偷偷潜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会窃取个人身份信息。从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情况来看,如果遇到黑客的攻击,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致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地位及能力,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3其他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认知是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可靠、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落实信息安全管理任务的目的是:确保自身内部各种信息和资源绝对安全并正常运转。其包含了企业制定并执行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编写的信息安全管理软件或系统等。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内部最大信息安全隐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信息安全管理漏洞和数据库存储空间漏洞。网络时代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丰富资源、拓宽了信息交流渠道,但也为计算机病毒滋生、黑客入侵提供了机会。对企业来说,一旦信息安全系统崩溃或遭黑客攻击,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需求,更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2.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2.1及时防范及处理网络病毒
2.1.1安装杀毒软件
企业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更新系统,定期使用安全防御软件查杀病毒,检查系统当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及时通过补丁修复的方式来规避安全风险。实际上,要达到有效处理网络风险的目标,就应先分析市面上常见的病毒类型,根据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行信息准入管理工作,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消除网络病毒。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安全防御软件有:360杀毒软件、腾讯电脑管家等。软件的防御能力基本一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的软件。注意不能同时安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安全防御软件,否则软件之间相互影响,反而无法及时发现并拦截网络病毒。另外,企业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库,将实际遇到的网络病毒及具体处理方法记录下来,方便后续进行创新研究工作,找到下一步系统优化升级的方向及方法。
2.1.2安装安全防火墙
拦截网络病毒的方法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给计算机系统安装安全防火墙,在信息输入、输出的节点设置屏障,只有通过安全认证的电子设备才能通过防火墙进入计算机核心系统中。防火墙识别并处理风险的方法是:通过分析IP地址、编程数据中的信息是否存在异常,启动智能防御系统,完成对风险的拦截操作。但是防火墙也有一定的弊端,有时会误将不常见的文件格式判断成风险文件,自动完成删除处理。这是企业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时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设置数据的隔离库,方便手动将误删除的文件恢复。
2.2严格落实安全加密管理工作
黑客一般会选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之中,通过技术手段截取信息数据。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信息共享传递时,应从防范黑客攻击的角度出发,尝试落实安全加密管理技术。使用对称或非对称密钥对重要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只有掌握密钥的人才能正确完成解压操作,获取文件信息。另外,可以选择将数据转换成独特的代码,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后可以得到数据信息,不了解信息排列顺序的黑客只能截取一部分乱码的字符。目前,企业还会从内部平台的安全管理角度出发,设置平台的访问权限,实现安全加密管理的目标。
2.3建立健全的管理结构体系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经常会遇到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在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任务时,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上,让制度的约束作用得到显著的发挥。实际上,企业信息安全不仅关系着企业存亡与发展,更关乎整个市场环境命运。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立法与指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企业对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外加强交流合作,向先进企业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时,企业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此外,主管部门应对所服务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积极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活动,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知程度,辅助他们调整企业组织框架,设立专人专职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恶意盗取他人信息,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明确惩罚规定,进而净化网络安全环境,为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4组建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
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战略性人才的引进,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有效提升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效果。关键要结合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给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更好的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可以在薪酬制度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通过弹性的值班制度来增强人员对于企业的粘性程度,从而使得人才能够长期地留在企业当中,更好的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新时期,大多数企业都会借助网络渠道给人才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希望人才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工作经验,研究有效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方案的对策。
结语: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会对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在内部管控机制中融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主动投入资金,完善计算机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风险防范效果。常见方法就是安装杀毒软件、使用防火墙技术、应用加密传输技术,并给系统平台设置操作权限。最后,配套构建管理结构体系,培养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全面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李若昕,冯均科,许瑜.“互联网+”战略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创新刍议[J].人文杂志,2018(3):44-50.
[2]张凌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3):99-100.
[3]朱坤福.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对策[J].国际公关,202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