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内部控制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依法治企的重要举措,是具有强基固本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实现企业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内控制度是维系和提升国有企业稳健经营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内控制度并对其建设与执行予以高度重视,增强系统思维和协同观念,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任务,积极创新国有企业管理理念及模式,建立更为高效的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精细划分内控体系中的各工作环节以及目标,从而保证内控制度的规范执行,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价值效用,保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概念
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制度,它指的是由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国有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研究来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并辅以措施,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的质量以及沟通效率,能够更好地落实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同时降低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保障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覆盖面较广,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开展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体系的建设机制,贯穿日常经营活动的全部环节。在当前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制度建设不全面的问题,无法将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渗透在国有企业当中,对此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助力国有企业发展。
2.2内控人员综合素养不全面
要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建设在防范国有企业运营风险中的作用,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化内控队伍。国有企业应根据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内控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如果国有企业缺乏综合性的内控人才,也会影响到内控制度建设的成效,使内控制度在国有企业运营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而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监督和评价手段不到位
监督和评价不仅是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运行,而且是对国有企业内控运行和实施过程结果做好灵活性监督和分析。就当下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国有企业内控监督和评价不到位,内部审计作为内设机构,缺乏权威性,缺少独立客观性,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将内部审计监督要求全方位落实落地,导致监督和评价工作无法高效化实施。内控管理实际执行结果评价并未做好充分实现,难以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动态化优化和完善,促使内控管理缺少完善性及先进性,难以客观符合现代化国有企业高效化需求。
3国有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策略
3.1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体系机制建设
为强化内控制度的适用性,让内控制度在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发挥应有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国有企业有必要结合行业特征、国有企业特性健全内控制度,切实提升内控和制度体系的有效性。第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发布的内部控制的最新政策,充分考虑开拓业务、优化管理模式等情况,引导各职能部门依据自身业务特性,对制度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机制、核心事项、管理流程作出全面规定,梳理修订内控制度并及时下发,废除旧的内控制度,确保内控制度与国有企业的业务相辅相成,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确保重要业务领域、重点内控领域全覆盖的完成制度体系。比如,对于资金内控制度,国有企业应明确新时期资金内控监管的工作原则、任务、职责权限及控制程序,引导、督促财务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等对原有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修订,重点细化岗位设置、收支结算、银行账户、网银支付等各关键流程环节的内部控制触发条件、控制标准、缺陷认定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各项活动的全流程,加强对重大资金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以满足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的资金内控需求。第二,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对现行内控制度的查漏补缺作用。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内控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年度内控制度自评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当前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缺陷,将“抓落实”作为重要抓手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另一方面,由外部审计部门、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对国有企业内控制度自评中未发现的缺陷进行查找和补充,国有企业可以根据第三方出具的整改意见或建议对整改进度进行动态追踪,及时发布整改信息,并在整改期限内下发新修订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2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强化培训宣贯力度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决定了其内控制度的构建与执行的效果,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至关重要。而培养人才应当从培养现有管理人员以及引进高素质人才两方面入手。在培养现有管理人员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应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认识到内控制度的构建与执行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建立尊重制度、敬畏制度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将其思想意识深化到具体行动。其次,开展内部控制相关的专题讲座,聘请专家进行宣讲,解答员工在工作当中的疑惑和困难,通过分析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案例,丰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为管理人员提供内部控制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核,以发现管理人员在执行内控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为考核目的,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的能力。
3.3完善信息沟通方式,推动内控信息化建设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转,国有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的信息沟通方式,优化在内控管理中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内控体系管控措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信息的收集过程包括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收集,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于信息收集负好责任,做好筛选、整合工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并且保证信息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具有充足的价值。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流畅,不同部门之间需要保证有合理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发现和改正在沟通的问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互沟通低延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沟通中出现问题,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水平。
3.4精简内部组织结构,营造法治诚信氛围
在建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或合规管理体系时,国有企业首先会设立相关管理的组织架构,并明确管理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同样,要实现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形成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在组织职能方面统一管理,精简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根据业务规模、合规风险水平等因素,对负责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避免职能交叉重复,打造的专业的内控合规管理团队。
结语
国有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稳步落实各项经营活动,减少经济纠纷和经营风险高质量发展,必须整合现有的内控体系建设、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有效地带动国有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前进,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工作机制。希望本文可以为国有企业在整合内控体系建设与合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凤丽.关于小型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思考与分析[J].财会学习,2020(32):191-192.
[2]刘国强.关于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思考与分析[J].2020(1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