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王爱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爱玲,. 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调剂在汤剂临床疗效中起到的作用及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来我院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中药调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调剂人员专业能力、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调剂人员专业能力、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汤剂使用中,通过中药调剂管理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汤剂使用的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且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调剂;汤剂;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3.157036
基金资助:

中药调剂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病史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将药物相互排斥的药物进行组合,其具备临时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的特点[1]。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中药调剂要求临床医师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药性进行配伍组合,但中药调剂质量受多方因素影响,需要中药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而实现中药调剂效果的最大化[2]。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12例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比较了中药调剂管理与常规管理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2例开展临床试验,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均在23岁以上,58岁以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均在25岁以上,61岁以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按照药房管理要求,针对所有中药房药师开展知识培训,讲解中药调剂过程,按照要求进行调剂。

观察组采用中药调剂管理。①建立监督管理小组,规范中药房调剂制度管理,根据既往存在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定期开展总结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整改。
②控制饮片质量,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及时查看和整理中药饮片,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饮片,要及时清理,并定期清理残留的泥沙和碎药。另外还要将新药放置底部,陈药放置表面,避免陈药在斗底时间较长,出现发霉和变质的情况。如果发现混合药物的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整改。

③认真审核处方,确保患者的相关信息清晰明了,确保药房书写是否正确,处方是否与配伍禁忌,特殊处理药物是否有标准等等,一旦发现不合理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判定是否进行药品的更改。

④调剂人员需要正确掌握中药正名及处方名。以中国药典和炮制规范中的要求确定处方名字,确保用药安全性。处方常用名字包含了别名、处方全名等等,比如说元胡别名为玄胡、延胡索等等。另外中药对于道地药材较为讲究,一旦处方中标注广地龙、杭菊等,要给予相应的道地药材饮片,不可擅自用其他的产地药物代替。

⑤保障中药调配的准确性。相关调配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中的要求进行调配,处方应当逐张配置,避免发生混乱的情况。中药组方是根据患者的实情进行辩治治疗,一旦药剂剂量不准,就会对药效造成影响,因此要求所有调剂人员精确的进行药物调配,利用减重法,一次性选择单位药的总重量,之后进行减重。

⑥认真复核,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药师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⑦发药交待。相关调剂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要认真的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及剂数等相关信息,并告知煎煮时使用的器具、加水量以及浸泡时间等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调剂人员专业能力、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临床疗效包含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调剂人员专业能力利用自拟评分表,涵盖责任心、专业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职业素养等指标;不良事件包含处方错误、饮片质量低以及配伍禁忌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系统对研究期间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在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1.png

如表1中的数据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调剂人员专业能力比较

表2 两组调剂人员专业能力各项评分

52.png

如表2中的数据显示,观察组调剂人员的专业能力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经临床数据显示,对照组56例中5例(8.93%)处方错误、8例(14.29%)饮片质量低、7例(12.50%)配伍禁忌;观察组56例中1例(1.79%)处方错误、2例(3.57%)饮片质量低、2例(3.57%)配伍禁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1%,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9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方剂是在中医辩治论治的基础上选取适宜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方剂。在治疗过程中,配方中的药物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最大成效[3]。但一旦处方书写不清晰、药材质量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到中药方剂的疗效。因此要加强对中药调剂的重视,一方面把控好处方中的中药饮片质量,另一方面在加工和炮制中要强化中药饮片的品控[4]。此外还要严格执行中药配伍原则和禁忌,核对配方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和不适当的配伍比例,并对特定的药品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此来保障用药的安全[5]

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调剂管理模式下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调剂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临床汤剂使用中,中药调剂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在临床汤剂中起到非常显著的影响,不仅提高了中药配方的合理性,还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临床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万志玲,潘国军.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2):50-52.

[2]李鋆.中药调剂对汤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北方药学,2022,19(01):76-78.

[3]王红英.中药调剂管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应用对比[J].光明中医,2021,36(18):3032-3034.

[4]赖丽萍,彭连共.探讨强化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08):80-82.

[5]王长凤.中药调剂管理中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2):198-199.

第一作者:王爱玲,性别:女出生年月日:1975 05 10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人

学历:本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博导师),研究方向具体:中药方面的。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