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个着力点
田存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田存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个着力点[J]. 中国城镇,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9221.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如何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要抓好“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着力点
DOI:10.12721/ccn.2023.159221
基金资助:

一、因地制宜,着力做好乡村规划。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把乡村都建得与城市一样。正如何镜堂院士所提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不要搞成城市化,其建设改造要体现与大自然融合、当地风土人情特色,走一条与当地生产生活和大自然密切结合的道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闷头苦干,必须要立足乡村特色做好规划。没有规划引领,不“打好提纲”,难免会在建设中出现偏差,在发展中存有遗憾,甚至出现失误、差错。美丽乡村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也不是一张白纸,不可能千村一面,也经不起“反复涂改”。因此,以实用性的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大到面上农业带、产业群的规划,中到村落空间布局、村庄产业规划、村容村貌改造,小到房前屋后种什么花、栽什么树,都需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真正做到为农民而变、为农民而改。要通过规划实施,促进乡村集约用地、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减少重复建设,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发挥出最大效用。规划编制单位要紧密结合各村自然资源、人口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状况、项目建设、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规划,力争规划编制贴近村情实际、体现群众意愿,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规划编制成果好用、实用、管用,真正服务于村庄建设。以实用的规划指导乡村建设,以科学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譬如安徽省潜山市黄铺村结合村情,充分尊重民意,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聘请省规划院对全村的发展和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确立了以105国道为轴线,上下1.5公里为中心区,中心区外围建成环形公路,环内为美好乡村建设区,引导外围村民向中心区转移,逐步建成14个社区;环外建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划先行,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黄铺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幸福村、国家生态村等称号。再譬如潜山市油坝乡桑树村紧紧结合村情实际,充分挖掘利用现状资源,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集体引领作用,充分激发能人创业热情,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坚持不搞挖湖填塘,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对桑树村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一个整体规划,让桑树村突出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道路,真正实现了“规划是龙头,田园变公园”的美好愿景。

二、多措并举,着力振兴乡村人才。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导致农村发展产业缺乏劳动人才。同时,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青年人大多流向城市,农村致富带头人缺乏,农村干部队伍存在不同程度老龄化,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也加剧了农村空心化,致使年轻人不愿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纬度和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建设,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做好农村“人才”这篇大文章,要在“选”“留”“引”上下功夫。一是选好“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要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依靠“头羊效应”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乡村振兴需要“领头羊”,既要能力强,更要把方向;既要热爱农村、熟悉村情,又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还要开拓进取、敢闯敢干。要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只有把“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群众意愿高、热爱‘三农’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干部队伍,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带领群众走出符合本地特色的路子,通过选好一个“领头羊”,富裕一方百姓,带动一方发展。譬如安徽省潜山市黄铺村王绍南书记、官庄村余晓八书记都是鲜活的例子,他们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困难村打造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明星村,他们本人也分别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二是留住“本地人”。农村本土人才是地方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做好人才基础工程,完善本土人才库建设,精准掌握人才需求,配套人才服务政策,坚持以乡音乡情为纽带,打好亲情牌、乡情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外经商人员等本土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变“打工经济”为“创业经济”。留住人才关键要培育本土人才,通过举办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等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技能优势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近日,《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农民职称》一文引发网友热议,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和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在2022年10月14日通过职称评审,成为石家庄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等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有助于挖掘激励农业人才成长,提高广大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乡村振兴壮大人才队伍;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引进“外地人”。唯有广泛引才聚才,才能打造更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聚焦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和农村发展的客观条件,精准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吸引力,实现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为人才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及时了解人才急难愁盼,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更周到的服务,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身、安业、安心。通过选好农村带头人、挖掘培养本土人才、广泛吸纳外部人才三措并举,真正做到“领头雁”“新乡贤”“土专家”各类人才并重,并着眼于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型、复合型乡村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立足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只有农村产业发展了,乡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乡村繁荣。一是要深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建立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内在价值,体现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发展之路。二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聚集各类经营主体,拓展多元化特色农产品种类。譬如安徽省潜山市大力发展茶叶、瓜蒌、蚕桑、油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成基地47.7万亩,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178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比62%。年生猪出栏28万头以上,渔业养殖面积3万亩。以“茶叶、瓜蒌、蚕桑、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产业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坚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在农旅结合上,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成功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3个。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630多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三是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品牌传播活动,提升市场和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认可度。譬如安徽省潜山市全面推进电商服务下行、农产品上行,建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90.8%,电商服务网点100%全覆盖。引导各村居网店将茶桑瓜果、土鸡土鸭、水产品等近20大类500余种土特产摆上电商“货架”,2021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5亿元,年度增幅25%,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参考文献:

[1]何海,李钟麟,谢周艳. 把握推进乡村振兴的四个着力点[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01(005).

[2]周友.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1(26):146-148.

[3]张勋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个着力点[N]. 山西日报,2021-04-27(011).

[4]朱道伦.乡镇纪委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个着力点[J].领导科学,2019(03):39.

[5]王国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着力点[J].经济,2018(11):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