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
王子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子威,. 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96.
摘要: 水土流失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其成因复杂,涉及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方式。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破坏和水资源减少,进而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工程、生物和农业手段很有必要。同时,需政策支持、公众参与共同推进。通过全社会努力,有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水土流失;对策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096
基金资助:

1. 引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这一过程会对土壤肥力、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问题的严重性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相对突出,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当前水土流失的状况,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水土流失的现状

2.1 全球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40亿吨土壤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这无疑给全球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边缘以及黄土高原等,这些地方正成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在这些区域,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壤肥力的显著下降,植被覆盖率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更为严峻的是,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水和干旱的频发,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亟待全球共同努力解决。

2.2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据我国水利部数据显示,全国约有37%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一问题在黄土高原、西南山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突出。黄土高原以其每年高达5000-10000吨/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强度,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大量耕地荒废,河流泥沙淤积严重。而西南山区由于地形复杂、降雨集中,水土流失问题同样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因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土地利用强度高,水土流失问题亦十分突出。

2.3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多种多样,既包括自然因素,也涉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例如,陡峭的地形和强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自然因素。在山区,由于地形陡峭,水流速度快,土壤易受冲刷。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实践,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以及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容易受到侵蚀;毁林开荒则直接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使土壤失去保护;而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如顺坡耕作,则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生态破坏、水资源减少和社会经济损失等几个方面。

土地退化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之一。由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随着水土流失而流失,导致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渗水能力和保水能力降低,从而削弱农田的抗旱能力,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可耕种的面积逐渐减少,这种情况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种植的难度和成本,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水土流失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继续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变得更加脆弱。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水土流失还导致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使得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河流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会减少这些水体的有效容量,降低其防洪、灌溉和供水能力,还影响了河流和湖泊的航运和渔业生产。同时,还会增加水体的浊度,降低水质,增加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水资源的减少不仅影响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还对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和泥石流)不仅对居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包括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旅游业、渔业等相关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4.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各国和地区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策分析。

4.1 综合治理措施

在应对水土流失问题上,各国和地区采取了多种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它们共同构成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坚实防线。

在工程措施方面,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当地政府引导农民将坡地改造成梯田,有效减缓了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梯田的层叠结构不仅降低了坡度,还增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土壤侵蚀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印度的恒河流域则采取了建设堤坝和拦沙坝的工程措施。这些设施成功拦截了大量泥沙,防止了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同时也保护了河岸两侧的农田和村庄。修建水库和小型水利工程也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

在生物措施方面,如巴西的热带雨林保护,政府通过严格禁止非法砍伐和采矿活动,成功保护了亚马逊雨林这一宝贵的生态系统。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土壤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样我国在部分地区推动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通过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在农业措施方面,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采用等高耕作和保护性耕作等科学方法。等高耕作是根据地形条件,沿等高线方向进行耕作,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保护性耕作则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深度,保持土壤表层的覆盖物,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这些耕作方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有效保护了土壤资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2 法律保障和政策的引导

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法律保障和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福建省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挂钩责任制,实现了政策资金的倾斜,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多年的努力,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制定了《水土保持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并设立了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水土流失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5.结论

水土流失作为一项涉及多方面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其防治需综合考虑工程、生物、农业等多维度因素,并需法律政策的稳固保障、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深化水土流失防治的研究与实践,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长远繁荣提供稳固基础。总之,水土流失防治不仅是环保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高效的防治策略,逐步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共同构建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彪东,单晓翠.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05):83-84.    

[2]于艳辉.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6,(04):138.    

[3]张洪清.试论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科技,2013,(24):170.    

[4]田卫堂,    胡维银,    李军,高照良.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04):204-2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