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生态旅游内涵
乡村生态旅游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名词,是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人们在城镇环境日益恶劣,生活环境越来越科技化的现状下,而逐渐倾向于生活环境、自然风光更纯天然的乡村环境,于是转向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体会健康安全无公害的旅游景色。一般来说,作为生态化旅游模式的乡村旅游,更能够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下,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进而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实现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说, 乡村生态旅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为广大乡村旅游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是应大力倡导和推进的“朝阳产业”[1]。
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生态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形式趋同,缺乏创新的旅游内容,甚至几乎邻近的乡村地区采用是相互模仿的方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建设,从环境,到风俗,从旅游项目,到特色小吃美食,让游客缺少了视觉上以及感官上的惊喜,以至于在游客体验过几次乡村生态旅游后,就渐渐丧失对其的兴趣,不利于乡村生态旅游的长效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过渡追求模仿乡村生态旅游,只取其形,以跟风的效仿方式,照扒模式,未探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本质,更未结合自己本地的特色,甚至选择不合适本地特色的模式,导致张冠李戴式的突兀现象频生,降低旅游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良好感观,造成对整个乡村生态旅游的打击。
(二)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
据了解,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经济营收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为乡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使一些贫困乡村逐渐脱贫摘帽,解决了当地村民们的就业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仔细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生态发展营收比例极不均衡,甚至存在经济发展处于赤字状态,经济收益并未达到应有标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正规化管理体系,多以单独存在的形式发展自己的乡村经济,闭门造车使一些乡村更难以将生态旅游正规化,出现难题也找不到症结所在,使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长此以往,导致个别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士气低迷,生态旅游建设边缘化问题加剧,浪费现有的旅游资源。
(三)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宣传不到位,乡村文化受到冲击
当前,乡村生态旅游的娱乐项目主要有摘菜钓鱼等参与性活动,欣赏自然风光等观光性活动,品尝农家菜等地域特色美食,这些就是大众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普遍感受,对于乡村的特色文化理解不足。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最具优势的一种,能与多种旅游产品共同开发,在文化资源的影响下,能使旅游效益在影响力上发挥最大优势。而大多数乡村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未在乡村生态旅游中加入乡村特色文化,宣传不到位,在文化上影响力小,导致游客回顾率低。另一种情况是,在越来越多现代化设施的完善下,乡村偏向城镇化过渡,游客在观赏的时候体会不到与城镇的区别,自然化的景观越来越少,导致乡村文化受到冲击,特色逐渐式微,游客观赏后败兴而归,进而阻碍乡村生态旅游的进度。
(四)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大批量的人为干预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发展,自驾游的车辆增多,尾气排放污染着大气环境,游客离开后残留的垃圾处理不及时,加之为了迎合游客观赏的舒适度,大量采用现代化、科技化的建设,如游览索道、民宿别墅、雕塑工艺品等,破坏了其自然植被的覆盖率以及自然生长的周期性,使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达到饱和,无力承担超负荷的旅游承载量。
三、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打造乡村特色生态旅游,避免同质化现象
千篇一律的旅游资源,在当今的旅游业中会给游客造成审美疲劳,乡村生态旅游归结为观光农业模式,以摘菜钓鱼、烹饪成餐为主要项目时,这种类型的旅游也将失去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为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一方面要区别于其他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民俗风貌特色,打造一条优质的旅游链,集观赏、参与体验、民俗纪念品与一体的多元化项目,融入当地乡村历史发展背景,搭建民俗村历史纪念馆,以独特的历史底蕴增加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区别于城市化风格,明确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位,把控好现代化建设与乡村元素的比重,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乡土气息。
(二)加强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进行统筹规划,根据适度利用、突出特色、系统协调、生态优先、产业整合及个性化等开发原则,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细则,调整乡村道路设施、区域划分、功能定位、及资源优势等明确发展方向及目标,形成以优势资源为抓手的多元化项目,集文化、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性活动旅游项目。在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避免过度开发,规定生态环境留存率,绿色植被覆盖率,既有舒适的现代化建设,又要不背离乡土风情,将蕴含乡土风情的习俗和活动作为独特的生态旅游项目,使其在旅游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2]。
(三)扩大乡村生态旅游的文化宣传
为能够更好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重要手段之一。打响知名度,形成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能够提高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推广生态旅游,扩大文化宣传,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制定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以打造带给游客独特的体验为重心;其次通过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借助网页广告、户外广告的形式拓宽国民度,利用短视频平台,网红宣传效应,打造真实的旅游体验度反馈,拓宽宣传范围,将特色文化产品完整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立足于当下的形式,求善变谋发展,既保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体验环境优雅的自然风光与慢的生活节奏,打造独特的旅游路线,创新旅游体验项目,融入当地历史民俗背景;又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在生态体系的承载能力范围内,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城镇化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拉动乡村经济增长,促进乡村人口就业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推进。
参考文献
[1] 夏红芳.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生态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469.
[2] 许振华.乡村生态旅游优化发展路径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