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麦种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因素、土壤因素、病虫害因素等等,其中很多因素都是难以控制的,会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病虫害在众多因素中,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一个因素。通过对现有病虫害的研究,可以找到预防和治疗病虫害的技术,从而可以在病虫害出现之前,或者病虫害发生之后,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早期预防和病后有效治疗,尽可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深入本田间,及时了解病虫害的特点,继续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专项研究,寻找适合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从而提高小麦种植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1防治技术探讨
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应以遴选抗病虫害品种为基础,注意清灭地区感染初始疫菌源,结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在不同时期采取对应的防控技术,以确保小麦种植的安全性。
1.1小麦播种期
此期重点防治对象,有:地下害虫、蚜虫、黄矮虫等等。注意调整种植结构,做好麦田培肥整治工作。做到精耕细作、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适期播种等抗灾防灾栽培措施;调整品种布局,推广抗性品种,避免单一化种植。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使用复合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化学拌种。在各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一重发区宜采用土壤处理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避免杀伤天敌,应提倡就地施用农药和颗粒剂,随耕翻入土中。种子处理剂可选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辛硫磷等。土壤处理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丙磷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书剂量使用。避免植物毒性的发生。
1.2出苗期防治技术
小麦的出苗期是小麦整个生长阶段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小麦幼苗还比较脆弱,容易受灾,导致枯苗。因此,现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相关问题。首先,要调查区域的水土来源等因素,了解当地此时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情况,提前做好防冻措施,避免小麦苗因外部因素发生意外。其次,田间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的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田间出现的病虫害,并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程度来决定治疗技术,从而能够精准地处理相关病虫害,减少损失。
1.3返青期-拔节期
此期易发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地下害虫等等。白粉病病叶率10%以上、纹枯病病株率10%左右、叶锈率病叶率0.5%~1%,应立即组织大面积的应急防治措施。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进行叶面喷雾。重点监测红蜘蛛当平均33cm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麦区田间监测到金针虫、蛴螬、瓦夜毛蛾、白眉野草螟危害时,应及时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毒死蜱等进行灌根或毒土防治。
1.4孕穗期防治技术
小麦孕穗期是指小麦旗叶叶片全部从倒二叶叶鞘内伸出到抽穗这一段生育时期,此时小麦已基本定型,但是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困扰,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主要导致小麦发生白粉病、条锈病等,需要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果发现有小麦有了相应的症状就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5灌浆期防治技术
小麦在灌浆期容易受到纹枯病、叶锈病以及蚜虫病的侵扰。这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病虫害,一般使用一次药物过后并不能彻底地清除相关的病虫害,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二次治疗,从而保证病虫害能够被清理,降低病虫害的重复出现率。对小麦蚜虫病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喷洒,药物尽量选择农药残留少的品类,避免因农药过多残留而影响小麦的质量。
2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2.1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只有出现了病虫害问题才开始进行管理,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环节,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选派有防治经验的人员带队开展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防治管理专业知识。技术人员首先要了解当地以往的病虫害情况,根据以往的资料整理出相关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条例;还要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影响病虫害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研究自然情况下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相关农药市场环境的调查也十分重要,了解市场环境能够让技术人员了解更多当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了解以往防治的优点以及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防治措施。除了相关的病虫害治理方面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好信息的宣传,让资源实现共享,群策群力,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及时学习和分享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本区域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2.2加大麦田管理
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需要注重麦田管理,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小麦抽穗期,要做好杂草的清除,比如节节麦以及播娘蒿等,此时处于杂草开花结果时期,较易识别。对于前期没有做好杂草防治工作的麦田,要采取集中人工拔除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深埋销毁,保障小麦健康生长。除此之外,要做好小麦生长全过程的监测,收集病虫害数据信息,开展病情的分析,制定适宜的预防和控制方案,落实到防治实践,避免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影响小麦种植的效益。通过全面预防和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2.3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及手段
由于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工作是以人工模式来进行的,所以在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人员自身防治意识的重要性。小麦病虫害防治如果工作人员防治意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小麦病虫害逐渐恶化,给小麦种植户带来更大的损失。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通过日常的宣传和定期的培训教育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其难点。其次,需要对各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进行强化,以此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比如在进行土壤肥力的改善工作时,可以尽量增加肥料的施用。若是小麦存在较严重的湿害问题,可以增施人粪尿、草木灰、渣草肥、牛粪、猪粪等有机肥,以此提高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小麦的健康生长得到保障。此外,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教育、人才选拔,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能够了解并熟悉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强管理,确保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贯穿于小麦种植的全程,技术人员要对小麦各个生长阶段有一个系统了解,然后根据相关的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问题对于小麦造成的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举,王同辉.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1(33):11-12+15.
[2]张玉霞.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06-107.
[3]任明霞.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J].新农业,2019,(24):45-46.
[4]李艳丽.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