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是指个体对其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而社会责任心则是具体针对个体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也就是说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社会负责,社会责任心属于责任心整体的一部分( 谭晓宏,2001)。从美术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需从多个角度入手,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逐步渗透责任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能主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具有积极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当前具体的教学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重技能和知识,轻美术素养,最终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基于教育教学改革,重学习兴趣培养,轻社会责任教育渗透,未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在这样的课堂,学生虽然能掌握较多知识,能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但无法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从社会责任感入手创新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时刻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状态,对知识及技能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责任教育。同时借助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责任意识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1.在技法课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技法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物像,在充分认知和观察对象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借助具体分析、细致观察、整体比较的方式,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大花瓶》时,教师布置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了解花瓶的故事、认识中国瓷器的发展及瓷工艺的特色,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探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大花瓶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掌握绘制大花瓶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内容,使“丝绸之路”“大湾区”等概念渗透到美术学习的领域,促进低年级学生的社会认知。
2.在欣赏课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欣赏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要想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名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责任感[1]。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着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历史题材、革命斗争相关的名画,并介绍画家所创作的过程,感受画家的爱国举动和精神,了解其扎根生活、为艺术献身、扎根生活的情感。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还能使其与艺术家产生情感共鸣,能在多样化的艺术情境中更好地感知生活,了解文化、社会以及历史,逐渐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漫形象》时,教师就可在上课时为学生推荐几部爱国的动画,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由绘画大师齐白石执笔绘制美术片。通过优美动画片分享动画中白石老人的作品,也分享了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知故事中的深刻含义。在该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这个动漫展开教学,利用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从内容出发逐步渗透环境意识、生命意识,引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3.在创作课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创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题材的命题创作,让学生能养成爱国家、爱集体、爱家乡、爱生活、爱集体的习惯,使其在绘制一幅幅画作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美好情感。从生活美逐渐延伸到心灵美,从视觉美逐渐拓展到精神美,逐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使其心灵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例如,在教学《小礼物》时,教师就可先展示自己为朋友、父母制作的小礼物,并讲述一些与朋友、父母之间发生的趣味故事,由此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最好的朋友,讲述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可介绍自己的父母。在激活学生的情感后,教师可认真讲解教学内容,提供各式各样的材料,让学生利用这些素材为自己的朋友、父母制作一个小礼物。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可实现学生创作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思想品格,显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1.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PBL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有趣的作品。例如,在教学《象形文字的联想》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讨论提出对象形文字进行研究的问题,如:象形文字的产生、发现及研究等等,从学生提出的千差万别的关键词中,逐步引导其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开展自主探究。在回到课堂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绘画及主题小报等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润物细无声地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渗透到孩子心中。
2.组织纪念日主题设计活动
我国拥有非常多的节日,教师就可从这些节日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实现其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例如,在教学《生动的吉祥物》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端午节、劳动节、母亲节及六一节等特殊的日子,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的方式,为这些传统节日设计吉祥物。活动中,孩子们都积极展开想象,了解各个活动吉祥物的设计特点,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开展设计活动。在“天宫课堂”开课期间,教师可开展“宇宙吉祥物”的主题设计活动,将天宫课堂、宇航员、神舟载人飞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
在实行素质教育、双减政策后,学生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3]。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党生日、国庆节及建军节等特别的纪念日,不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美术探究性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到年级、全校的活动中。在实际参加的过程中,学生需积极参与研学活动,根据活动开展创作美术作品。如“红色经典阅读月活动”中,学生制作读书卡、小书签等;在“建党100年”纪念活动中,创作“红色文创作品”等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能懂得相互配合、合作共识、相互支持,责任意识和责任感都能得到显著增强。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下,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个教育人的责任,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中渗透责任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曦.疫情背景下线上手工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1(22):190-191.
[2]张倩文.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J].清风,2021(16):40.
[3]单亦裙.浅析美术教学中劳动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