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文化是源于核安全文化。1986年4月26日,在前苏联时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在试车的过程中,发电负荷突然从200兆瓦提高到700兆瓦,反应堆发生击穿,发生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调查组发现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完整的,操作规程是健全的,为什么还会造成这种事故,在初次调查报告中提到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后来扩展到航天、军工、化工、建筑行业。在没有安全文化概念之前,英国有另外一个概念,安全气候:Safety Climate,我国也有这个概念,称为安全氛围:Safety Atmosphere,指对待安全事务的做事方式或者对安全政策(方针)、实践及程序的共同认知表现,并对全体的行为方式、有关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感受产生影响。安全文化是较安全氛围更高一级的表现形式,安全文化是更为成熟、更为持久地对安全产生影响。安全文化形成之后,很快得到全社会高危险行业的高度认可。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整体或个人的价值观、理念、道德和规范的综合体,是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及安全精神财富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能够确保我们的一些行为、管理和自身的风险要相匹配,这个匹配必须超越一切之上,和我们讲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目标一致。安全文化本身是中性词,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可能是积极的安全文化或消极的安全文化,也有可能是卓越的安全文化等等。而我们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安全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里只有决策层要求达到一定安全管理水平,或者健全的价值体系,但二级单位,中间管理层,专业的职能部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价值体系不能和公司决策层相匹配,出现“上热下冷”现象[1]。
2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正确看待安全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战略的实施,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职业道德素养,还能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市场声誉。
所以,企业决策层必须要对安全文化建设构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相关安全管理工作。
2.2积极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需要面向企业各层级的员工,只有对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等各级人员都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才能够保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质量。
(1)针对决策者与经营者的安全管理培训,需要重点提高企业领导、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引导其自觉履行自己身上肩负的安全生产职责,促进其利用自身在企业内部的威信,督促其他部门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重点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端正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2]。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打造为企业领导者的得力助手与参谋。
(3)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特殊。无论是作业内容,还是作业方式,都会对其本人,或者周围环境产生威胁。因此,企业必须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特点进行分析,对特种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与危险状态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培训计划,以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保证特种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
(4)企业还要高度重视针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教育,需要重点激发并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努力使其由“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2.3安全规范落实
(1)责任层层落实
强化“一把手”对安全工作负总责、负全责,分管领导承担分管责任,业务部门承担“一岗双责”的业务保安责任,安监部门承担监督检查的监管责任,员工承担遵章守纪的岗位责任。上至领导层,下至管理层、操作层,责任层层落实,层层压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制变引导,被动化主动,标准作业、反馈到位、奖惩分明,铸就高效的安全生产执行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作为操作层面的班组,其“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才使得安全最终落到了实处。
(2)班组长发挥效用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为发挥好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国投新疆新能源制定了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既是技术骨干,又是业务上的多面手,引导职工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预想、预判、预防,通过班组长来带动班组整体工作素质和水平提高,激发出公司安全生产的班组效应。
(3)班组落实落细
要从人文角度出发,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3]。而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用安全文化建设来带动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2.4安全文化行为
安全文化行为是指企业中的员工根据公司现行安全文化表现出的行为和实践。它涉及到员工们如何执行任务、相互互动以及以安全为中心做出决策。企业期望的安全文化行为包括遵守安全协议、报告危险和事件、积极参加安全培训以及展示对安全环境的承诺。这些行为对于成功实施积极的安全文化以及预防事故和伤害至关重要。行为文化是理念文化的反映,也是制度文化固化于行的具体体现。它是在理念文化引领和制度文化约束下,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安全素养、安全习惯的形象表现。安全行为文化对于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3]。
2.4.1聚焦行为认知
坚持班前“三个一”的安全培训不间断。全员安全培训不放松,利用培训考试系统,不断提升职工岗位安全技术水平,通过持续化的安全培训教育,促进职工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实现全员的安全行为认知。
2.4.2聚焦行为践行
(1)员工行为实践
通过对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员工的行为进行分层次管理,将安全文化的成果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岗位人员五必须”“岗位风险评估”等多种形式,使员工逐渐建立起与安全文化要求相适应的形象。
(2)团队行为实践
通过创建学习型支部、学习型班组、每日一题等多种创新形式,组织员工积极学习,从而加强职业化团队建设,以此培养高素质、强执行力的职业化团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发展。
3结语
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健康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体现了人文关怀并涉及到安全的道德属性。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持安全文化建设和提升,才能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领导力与执行力,利于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绩效。
参考文献:
[1]白春玉.企业安全文化管控体系构建探索与思考[J].陕西煤炭,2021,40(S2):180-183.
[2]曹贤龙.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J].劳动保护,2021,(10):48-49.
[3]言小雄.企业高质量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现代职业安全,2021,(0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