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这句话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一些新农村典型可以发现,尽管他们发展的路子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走上致富道路的。我们对沾化区冯家镇王尔庄村的调查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一点。
沾化区冯家镇王尔庄村,420户、1528人,29名党员,1888亩耕地。1999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然而,不到十年时间,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6万元,至2020年王尔庄海蜇日交易量约100吨,日交易额高达500余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王尔庄村一跃成为沾化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颗璀璨的新星。用王尔庄村民的话说:“多亏了镇党委为我们选了一个好班子,多亏了村班子为我们选准了一条致富好路子。”
一、建起一个好班子
一个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关键得有一个好班长。1999年王尔庄的村班子调整,冯家镇党委对村支部书记人选费尽心思。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田明利那时正在西安做生意,已在西安开起自己的经营店,购置楼房,办妥孩子上学问题,正准备举家迁往西安。多年在商海里奔波,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又锻造了他吃苦耐劳的韧劲。镇党委领导找到他,说明想让他回村主持村内工作,他当即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
要治穷,先治乱。他走马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班子自身建设。过去村里小偷小摸不断,打架斗殴家常便饭,宅基规划乱圈乱占……在田明利的倡导下,村“两委”一班人认真吸取过去的教训,将班子自身建设放在至关重要位置。为协调村两委关系、增进团结,在村务工作中实行集体决策制度,遇事集体讨论解决,充分发扬民主。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大家敞开心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在村“两委”成员管理上,不但注重自身行为建设,更加注意提高拒腐防变意识。村党支部与每位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禁酒令”。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增进团结,产生了凝聚力。二、健全一套好制度
一个村能否管理好,与有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有很大关系。为解决村务、财务不公开问题。制定村务、财务定时公开制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小组。凡是村内的重点问题都争取群众的意见,由群众做主。为便于群众了解村班子办事情况,他们在村内显要位置建立公开栏,按时将村务、财务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村民提出的疑问,由村两委成员予以解释,直到群众明白为止。同时,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农村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施行,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化解村内不稳定因素,使全村上下呈现出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
三、培养一支好队伍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为抓好村内党员管理,成立学习小组,按时组织党员参加学习。远程教育节目开播以后,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知识,了解了大量的海蜇信息,开阔了村民的视野。在村里建起“科普夜校”和“科普宣传栏”,定期组织党员学习科技知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为村里每位党员建立档案,实行量化考核,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荐后备干部结合起来。2018年6月,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四、选准一条好路子
一个村能不能发展,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致富的道路。王尔庄距海较近,海产品是他们的优势。田明利一上任,就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一块儿商议发展之路。在讨论选择什么样的致富路子时,大家达成共识——“搞海蜇”。经过再三的讨论、外出考察,最后他们选定了发展海蜇加工营销脱贫致富的路子。搞海蛰营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起先,田明利和村“两委”把村里那些有头脑、敢冒险的人组织起来,先干给群众看,让他们见到希望。2018年,已有100多个海蜇加工营销户,每个人的收入都到了3万元。在村“两委”带动下,更多村民纷纷搞起海蜇加工营销。村民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路。经过几年多的建设,一个占地30亩、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崭新的海蛰批发市场展现在人们面前,80多间商铺全部投入使用。2014年,注册资本3亿元的沾化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一夜间村民变股民,告别了单打独斗,走上了联手“抱团”闯市场之路。2020年王尔庄海蜇市场辐射到全国各地及印尼、韩国、俄罗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
五、托起一个新农村
海蜇富了王尔庄,村党支部一班人没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而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王尔庄。
继续完善海蜇市场建设是王尔庄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5月,村里多方融资300余万元建成长2.5公里、宽16米四车道市场中心大道,实现市场“亮化”。2016年,村支部将海蜇市场的扩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头戏”,扩建市场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融资2000万元37幢商住两用“别墅式”楼房已破土动工。开拓国际市场,到越南、缅甸、泰国等海蛰产地进行采购,经过加工包装,再销往俄、韩等国家。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3万元,成为全区农民收入最高的村之一。
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支部也注重村内公共事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三纵两横五条主要街道全部铺上柏油路,基本实现户户通电话。如今村里有很多人又用上了手机,买上了电脑,开起了私家车。2018年12月,在全市“千人大会”上,王尔庄村被评为“全市百强村(居)”,2020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数十家省以上新闻媒体先后采访报道了王尔庄,“王尔庄现象”不胫而走。
风正一帆悬!通过对王尔庄村的调查分析,我们深信,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王尔庄“海蛰航母”会乘风破浪闯世界,王尔庄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旗帜、标杆!
参考文献:
[1]《中国渔业报》2006年,作者:王向阳、刘庆营
[2]《中国·城乡桥》2007年10月,作者:吴灵臣
[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以杭州市两个案例为研究中心对象》,作者:胡序杭,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