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视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1凭借短视频的便捷性,使新闻传播更迅速
传统的报纸、电视主要以图文辅以主持人解说的方式开展新闻传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图文辅以声音的新闻传播方式逐步被短视频传播所代替。
一方面,短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相同的新闻素材不断出现,可让受众在多次浏览某则新闻后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摆脱以往人们观看新闻所受到的来自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人们可及时获取相应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及来龙去脉”等更完整的信息,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效率,并保证了新闻的相对真实性。另外,对于一则完整的新闻事件,依托短视频的方式开放多个播放源,为关注该事件的受众提供更多信息源,满足他们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1.2开拓新闻传播空间,革新信息整合理念
近年来媒体产业不断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以往的信息整合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这不仅推动了技术革新,还让社会大众的思维及认知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并且进一步拓宽了新闻传播空间。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无论是对传播对象,还是对传播环境都带来了极大影响。
与此同时,短视频传播汲取了传统新闻传播的经验,基于新闻信息传播真实性原则,推进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有效创新,进而让视频中囊括的信息量更庞大,表现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简练,显著提升了新闻信息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另外,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持下,短视频可实现多样化的生产、传播方式,推动了新闻平台信息服务功能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使广大受众的多元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1.3凭借短视频的交互性,让新闻传播方式变得更生动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极大冲击。在过往的采访中,新闻工作者大多只能借助录音笔采集新闻素材,当下,除了更多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运用,他们能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现场的新闻信息。另外,新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广泛获取,提升新闻素材的采集、编辑效率,基于公众视角,对新闻信息全方位剖析,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大幅提升新闻传播范围及影响力。
2、短视频影响下的新闻传播创新策略
2.1构建短视频新闻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关系
首先,相较于传统媒体,短视频可为受众传递更为直观且生动的新闻事实,使受众获得更丰富的新闻信息接收体验。
其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其不仅与网络文化下的语言规则相符,还可满足人们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但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不论在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传播经验、社会舆论引导等方面,都是无法与新媒体比拟。
鉴于此,面对短视频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应革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思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媒体,并将短视频视作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运用自身积淀的专业优势,将合适的新闻信息以短视频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
2.2应用新技术建立新型生产机制
首先,在新闻素材采集方面,推进移动终端与新式采访设备的有效结合。依托全面推广的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有效发挥人体媒介功能,开拓覆盖面更为广泛的新闻信息采集及传播渠道,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有效扩张。
其次,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VR、AR等先进技术将得到更好的推广,如视频直播、人工智能将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今后短视频将与更多应用场景进行融合的发展趋势,更多新闻生产机构应把握发展机遇,推进短视频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广大受众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新闻内容,并推动短视频新闻与其他产业的交流合作。
比如,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多形态视频+音频智能剪辑技术”。其不仅可实现对体育赛事的新媒体直播,还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实时分析、判断及提取关键数据,并于体育赛事结束后短时间内自动生成比赛集锦回放,有效提升了传播效果,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2.3创新视频可视化,明确选题偏向
首先,短视频新闻传播应注重建立起社会责任与流量获取之间、服务公众与吸引用户之间的协调关系,秉承“软硬兼施”的原则开展新闻素材采集,秉承“软中有硬”原则使短视频的新闻传播达到社会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双实现”,继而在有效吸引受众关注度的同时,提升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和综合效益。
其次,充分结合不同媒体平台的实际情况,对短视频新闻传播进行科学定位,并依据垂直化市场细分原则及大数据算法推荐下的用户画像,推进对短视频新闻的个性化、针对性生产分发。
最后,革新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制作模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呈现形式上运用H5、VR、AR等技术,创新短视频新闻视觉形式,为受众带来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2.4建立信息关联域,提升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
通常而言,传统新闻报道需要严格秉承新闻三要素:及时、准确、真实,同时要完整涵盖“5W”因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和何人,梳理新闻事件的背景、发展脉络和前因后果。传统新闻报道虽然保障了内容的完整和翔实,但依然还存在传播内容偏多、传播时间较长等特征。
相对来看,短视频新闻时长偏短,且侧重于对相关场景的呈现,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没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很难提炼并传递新闻的核心价值。更有甚者,某些内容还因为过于片面,使得信息不完整,导致出现错误舆论导向。并且,短视频新闻趋于碎片化的新闻场景呈现及传播模式,偏向于将颇具吸引力的“爆点”内容作为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及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的手段,使得原本就不完整的新闻信息更以非客观、情绪化的方式进行扩散传播。
鉴于此,应通过建立信息关联域,对短视频新闻潜在的负面传播效果进行预防和遏制。
首先,制作短视频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用真实、准确且理性的标准筛选短视频内容和素材。何为“好的短视频新闻”,可参考新京报“我们视频”对好的短视频新闻的判断:好的新闻短视频并非追求拍摄出优美的画面,抑或如何进行构图,而是要尽可能靠近新闻内容的核心,同时视频的长短也并非影响新闻好坏的关键因素。
其次,应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及时地找到核心现场,并基于此建立信息关联域,从而为关注相关新闻的受众提供更完整、更有深度的内容,并实现各种碎片化信息的有效串联,提升短视频的新闻传播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短视频新闻尽管时间短,但具有传播及时、画面动态等特征,因而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现如今,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需求逐步提升,由此短视频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拓展新闻受众,提升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推进短视频与媒体平台信息服务的有机融合,成为如今创新新闻传播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阳.新媒体传播下文化新闻创新与实施策略研究[J].文化学刊,2022,(06):153-156.
[2]孟祥燕.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传播路径如何创新[J].中国报业,2022,(05):98-99.
[3]王粟.新闻数据可视化的创新传播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