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1G→2G →3G→4G的变革历程,人民的生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移动通讯数据也依然在不断的改进着2019年,5G出现了。截止到2021年末,我国已建成的5G基站已经超过了115万个,占全球总基站的70%以上。如今,5G已经出现并且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5G时代的来临给电子商务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潜在着危险,本通过对电子商务中存在的第三方支付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为电商行业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做参考。
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97年-2002年,互联网在我国落户,并且受到民众热烈的追捧,电子商务趁势而起。淘宝的隶属企业阿里巴巴正是在1999年创立的,当时的阿里巴巴从事的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这算是我国电子商务的雏形。之后阿里巴巴便迅速地成长起来,不过由于当时互联网并不普及,加之民众的经济水平并不高,电子商务并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
2003-2007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电商发展的相关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有国家的政策指引和扶持,电子商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淘宝和支付宝出现并开始推广。
2008至今,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以迅猛的速度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对线下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不少的线下企业也加入电商行列中,抢夺市场。双11、6.18 、双12等购物节刺激着消费,每年的成交额都翻倍增长。2019年天猫双11成交总额达2684亿元。2020年天猫双11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2021年为5403亿元。得益于5G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可以被称为普及,就连偏远的农村都有电商的存在。
二、5G对电子商务的积极影响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有着超高速率、千倍容量、低功耗等优点,这对依靠互联网而生的电商来说,5G给他们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可以实体观察商品质量
原来的网络商品,用户只能观看商家给设置的图片,观察不到实体物品。有时,消费者会从评论区了解商品质量,但是有的商家会为了业绩雇人刷单,蒙骗消费者。5G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以直播的形式再次兴起,在视频里,消费者可以看到商品的实体。同时消费者能实时和主播沟通,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度。并且直播间里的商品要比实体店和官网上的商品便很多,很受消费者青睐。
(二)速度快
5G不仅提高人们的上网速度,也会提高人们的上网频率。因为拥有超高速率的网速,人们会热衷于在闲暇时间上网,点进电商平台去购物,增加电商的营业额。5G技术同样使物联网的速度变快,大众对电子商务的相关信息获得的更快更方便。
三、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
5G虽然给电子商务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但是仍然存在着风险。
(一)第三方支付风险
5G时代,买卖双方多选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在用第三方支付时,为保证交易安全,资金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暂时停留,产生一段沉淀的时间,这时,利息的归属就成了问题,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激增时,尤其是在大型的购物节期间,快递供不应求,收货时间延长,资金的沉淀量数量巨大,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资金沉淀的相关制度,第三方支付平台就会将这笔客观的利息数收入囊中,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1]。
(二)信息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存在网络上,一旦网络遭受到恶意的攻击,电子商务的信息就会有泄露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消费者的信息泄露。消费者信息一旦泄露,就极有可能遭遇电信诈骗,5G网络发达又迅速,钱财转移的非常快,很难追回。
(三)法律风险
5G到来,社交电商迅速发展。社交电商是通过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电商形态,借助于社交媒介,通过网络上的社交互动、优质内容等方式获取流量,并在社交网络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商品进行推广、展示,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交媒体开展的一种新型电商模式[2]。
社交电商可以将电商与用户紧密的联系起来,让电商能够精准的针对消费者投放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而电商在营销的过程中会投放虚假的广告,不符合实际,夸张地宣传自己的商品,消费者容易受其蒙骗。其实,这和电商平台分不开关系,电商平台没有对商家进行详细的资质审查,导致部分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进入社交电商行业骗取消费者钱财[3]。在这样的情况下,店家的经营资质不全,信息不完整,消费者购买到假货就难以维权取证。
四、电子商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督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督可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设立监管部门来实现。
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对电商平台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电商平台对电商的注册资质严格审查,若日后出现电商的资质漏洞,第一个问责电商平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保证、信息安全保证方面都应该配套详尽的法律条款。例如,如果电商的产品质量不过关,首先追究电商平台的责任,其次,对虚假营销、以次充好的商家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若被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虚假营销1-2次,电商平台应给予警告;若第三次出现,电商平台应对问题商家店铺给予下架处理,并全网通报。监管部门应对问题电商处以罚款,并且在部门官网进行公示,大力宣传,谨防问题电商改头换面到其他平台去招摇撞骗。
对于第三方支付问题,法律也应该对资金沉淀期的利息问题做出规定,如以20天为界限,20天以内平台需将全部利息返回给消费者,20天以上消费者8成,支付平台2成。同时,还要辅以人民银行的监管,人民银行应对支付平台定期审查,特别是在购物节之后。
(二)电商平台应建立健全的资质审查机制
电商平台须对注册的电商进行详细的资质审查。电子商务虽然是在网络上运营,但本质上还是企业。因此,电商平台对注册店铺的电商应该以企业的资质去严格要求,但要适用于网络。例如营业执照、公章、对公账户是必须要有的。
(三)加强网络安全系统防御
电商平台可以组建专门的维护网络安全的队伍,并定期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以近期的网络安全事故为例,由这支队伍去解决网络漏洞,不断更新网络漏洞信息的同时也能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破解网络安全事故的能力。还应该让这些专业人员定期对网络安全进行测试和维护,这样,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能得到保证。
总结
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失的一部分。而5G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不再局限于淘宝上,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的问世让电子商务更加势不可挡。电子商务很受人们欢迎,但是,其存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设立监管部门,加强资质审查,加强网络安全维护,能有效的应对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彤.浅析5G时代电子商务的风险与应对措施-以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为例[J].文化产业,2020,13(12):109-112.
[2] 程袁源.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电商的发展及其法律规制[J].商场现代化,2018,47(14):28-29.
[3] 王卫东,王昱丹.社交电商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研究[J].法制博览,2021,37(13):48-49.
作者简介:于清江 男 1982年6月 黑龙江省依安县 汉族 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