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赖镜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赖镜芬,. 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环境保护,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15.
摘要: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生态环境大数据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多介质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气象、经济、人口等多源异构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这些数据资源,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决策,推动环境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115
基金资助: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在生态环境领域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而来的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经过整合、存储、处理和分析后,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损害或影响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进行调节和约束,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环境管理部门能够迅速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整合多源数据,运用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技术,可以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环境政策、规划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构建智能监控网络和数据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问题的全天候、全方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监管成本。

一、数据驱动精准决策

(一)数据整合与深度挖掘

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大气、水、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与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相结合,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整合相关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路径与扩散范围。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当出现雾霾天气时,通过整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可以明确雾霾的来源方向,判断是本地污染源排放累积还是外来污染物传输所致,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算法,发现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参数与污染物排放浓度之间的关系,能够发现某些化工企业在特定反应温度和压力下,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会显著增加,为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个性化的监管策略提供了依据。借助聚类分析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出生态环境状况相似的区域群落,在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时可以采取目标统一但内容有区别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与针对性。

(二)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

针对不同的环境管理对象与目标,构建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综合考虑污染源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预测不同减排措施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在应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时,利用该模型模拟不同减排比例的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特定季节,削减工业废气排放量的30%对降低该区域细颗粒物浓度效果最为显著,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工业限产政策提供了有力的量化支持。设定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趋势、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不同的情景变量,模拟在这些不同情景下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在区域环境规划中,设定高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低经济增长三种情景,同时考虑不同情景下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不同速率。在高经济增长情景下,如果能源结构转型缓慢,模型模拟结果可能显示该区域未来几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幅增加,空气质量恶化风险加剧,生态系统压力增大。

二、智能监控污染动态

(一)构建实时传感网络

在污染源端,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部署特定的传感器,对于工业污染源,在工厂的废气排放口安装高精度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的浓度与排放量。在废水排放管道设置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离子等传感器,精确掌握污水的污染程度与成分。这些传感器不仅要具备高灵敏度与准确性,还需适应高温、高压、强酸碱等复杂的工业环境条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在环境要素监测方面,构建覆盖大气、水、土壤等多介质的传感网络。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除了在城市设立常规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还可利用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移动监测网络,这些微型传感器可安装在车辆、无人机甚至智能手机上,实现对大气环境的网格化、动态监测,实时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在水环境监测中,除了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设置固定监测站外,还可投放浮标式传感器与水下传感器,浮标式传感器可监测水面酸碱度、溶解氧等水质参数,水下传感器则可对水体深层的温度、浊度、营养盐浓度等进行测量,全面掌握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

(二)搭建数据分析预警系统

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要对实时传输的数据进行清洗与整理,去除无效数据与噪声干扰。在处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时,由于气象条件的多变性可能导致部分数据出现异常波动,通过数据清洗算法可识别并修正这些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是否存在周期性、趋势性变化或突发异常。建立预警模型与阈值设定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目标与污染物排放标准,设定相应的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包括污染超标情况、污染的来源推测、可能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等内容。在河流污染预警中,如果某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浓度突然大幅升高且超过预警阈值,系统可通过与上游污染源排放数据的对比分析,初步判断污染来源可能是某家造纸厂或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并根据水流速度、河流地形等信息预测污染带的扩散范围与到达下游敏感区域的时间,以便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如关闭取水口、启动污染治理设施等。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整合多源数据,运用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发现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和规律,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针对不同的环境管理对象与目标,构建相应的环境质量模型和情景模拟系统,可以预测不同减排措施下的环境质量变化,为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提供量化支持。构建实时传感网络和数据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环境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公开和共享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