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陈春艳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春艳 ,.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88.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中心任务的。在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和江津实际,从“充分认识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充分认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中心任务;江津;高质量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88
基金资助:

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1]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江津实际,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一、充分认识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重要性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确立中心任务,牢牢掌握了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主动。

大革命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心任务,领导人民兴起了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国民党新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时调整中心任务,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解放战争时期,党认识到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3]。在中心任务指导下,党和人民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更多新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充分认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的重要性,学好用好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的方法论,对于江津,有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跨越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认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

(一)如何理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发展不平衡,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等方面。发展不充分,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主要表现在发展不足、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等方面[5]。 

(二)江津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做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产业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江津已充分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大力推进“五地一城”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高质量建设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宗合物流基地。扎实推动江津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保税经济”“临港经济”“物流经济”,切实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中老铁路(江津一万象)国际货运列车、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全力建设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三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升级壮大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智能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工业是江津的主业”意识,抓好产城融合提升工业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统筹实施乡村产业质、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创新、农村改革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五项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五是加快建设休闲旅游胜地。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把生态与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筑牢长江江津段生态屏障,擦亮“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名片,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六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构建“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统领,大力推动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与中心城区同水平发展,全力建设有品质、有颜值、有情怀、有温度的宜居江津。

三、充分认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题

充分认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呈现出新特点

1. 具有多样性。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具有差异性。生活困难群众向往增加更多收入,就业困难群众向往有更多就业机会,老年人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青年人追求更多学习机会、更多发展平台等。

3. 具有动态性。每个阶段发展水平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不同的标准和需求。

(二)对满足江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几点建议

1. 坚决守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做好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动态监测,注重精准帮扶,用足各类政策,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2. 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大功夫,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3. 着力推进共同富裕。江津迫切需要把“蛋糕”做大,确保从起点、过程到结果的整个环节的公平。江津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举措,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还需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惟力.全面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N].团结报,2021-08-19(5).

[2]阔步迈入新时代[N].光明日报,2018-02-23(9).

[3]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1).

[4]高长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党建研究,2021-08-01.

作者简介:

陈春艳(1982.07-),女,四川资阳人,中共江津区委党校/江津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政治学、社会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