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中的社会、阶层和女性
杏永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杏永乐,. 《南方与北方》中的社会、阶层和女性[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2.5. DOI:10.12722/ccn.2022.157042.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已经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研究采用生态女性主义对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名作《南方与北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该作品全面地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本研究对该部作品中的社会、阶层和女性三者进行分析,从而挖掘书中潜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和意识,以期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分析提供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 南方与北方;社会;阶层;女性;生态女性主义
DOI:10.12722/ccn.2022.157042
基金资助:

1 引言

本研究以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著名作品《南方与北方》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展开对其中存在的社会因素,社会冲突和女性等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本研究认为《南方与北方》一书中存在一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书中的女性众多,但是几乎每一个女性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群,更广泛一点来说,书中的众多不同的女性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她们的不同使得这部作品的意义非凡,同时也为了解和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前后的英国社会以及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研究该部作品中的社会、阶层和女性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2 作品简介

盖斯凯尔夫人是英国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她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并完成工业革命的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社会阶层也逐步形成并且固化了下来。位于社会底层的劳工阶层的生活变得艰难,难以维系,相反的是,位于社会顶层的资产阶级则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

《南方与北方》这本书中反映得就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新兴的资产阶级同自己工厂中劳工之间的故事。不同于以往小说在写社会冲突和矛盾时采用一边倒的做法,《南方与北方》采用了一个中间的第三方的视角展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形成和消亡过程,从而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将社会矛盾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温度的社会形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劳工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并且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进行评价。

书中讲述了劳工阶层和资产阶级对立产生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这个矛盾主要是围绕着以桑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希金贝一家为代表的劳工阶层展开的。但是这一整个故事的展开和叙述作者却采用了一个第三方的视角,使用的是一种客观的可信的全能的叙事手法,通过牧师黑尔及其女儿玛格丽特的言语来对这个矛盾进行详细的描述。书中评论性的文字是非常稀少的,对于某一个人的评论往往不是通过独白的方式进行长篇大论,而是通过一些列对话中的具体言语和参与某些对话中的人物的申请和状态动作描写来展示的。这样的一书处理手法使得劳工阶层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完全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也体现出了作者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作者的这种理性思维能力在书中处处得到了彰显。

首先,作者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处事果断的女性的形象。在全书中,玛格丽特做事坚强、细致并且果断,而且玛格丽特很高傲,对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律师伦诺克斯先生和工厂主桑顿先生均表现出的是礼貌且高傲的姿态。作者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要展现玛格丽特这一坚强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作者赋予了玛格丽特另外一种身份,即可靠的叙事者的身份。正是这样,通过玛格丽特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得神情和所讲出的各种话语才能够被读者所认可,所接纳。因为玛格丽特的高傲性格使得她评论他人的时候可以展现出一种客观和理性的能力,这同他的牧师父亲在叙事者的角色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玛格丽特的父亲牧师桑顿是另外一个可靠的叙事者,尽管做事上桑顿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脆弱的犹豫不决的形象,但是他作为牧师的身份以及他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能力使得他对事情的看法具有可靠性。在建构了叙事者的可靠性之后,作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以桑顿为代表的和以希金贝为代表的劳工阶层的之间的冲突的描述。“女性主义叙事学聚焦于女作家作品的形式,力求揭示暗含在形式中的性别意义”,作者通过对玛格丽特这一女性人物的深入刻画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不同认知。

3 社会、阶层和女性

第一个工业革命中的生产技术主要是熟练工人的技能的总结和升华,因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资产阶级对劳工的剥削主要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进行,因为长时间为工厂主劳动并且获得的工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许多劳工家庭面临着破产的局面,生活朝不保夕。与之对应的是,工厂主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而工人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激化,最终在1848年前后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劳工起义。这一阶段劳工起义的主要形式是破坏工厂机器,通过阻止工厂正常生产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这种抗争的结局往往是工人们得不偿失。之后劳工运动改变了抵抗策略,即在工会的领导下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抗争,当时的英国已经颁布了一些保护劳工权益的法案,如《劳工法》等。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哪里有人类的存在,哪里就有人类社会。人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分工,因而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福柯认为任意的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的具体体现就是权力的压制和反抗。女性主义的兴起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工业革命深化和改变了社会分工,从而使得女性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从家务中得到解放,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社会结构主义理论之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的,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阶级社会中的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一个阶级剥削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反抗一个阶级。《南方与北方》一书中,以桑顿为代表的工厂主阶层是剥削阶级,而以希金贝为代表的工人则是被剥削的阶级,也是反抗的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矛盾高潮就是罢工,但是书中对罢工这一事件的描述是相对简略的,更多的是从相关参与者的言论中进行的一种间接性的描述,是对这一社会矛盾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社会功能主义者认为不同的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罢工这一事件中玛格丽特扮演了一个调停者的角色。社会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矛盾的本质是社会的各有机组成成分之间的协调性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了社会的运作机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玛格丽特的站在桑顿先生前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起到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协调了劳工阶层和以桑顿为代表的工厂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化解了那场严重的社会冲突,避免了冲突的扩大化,也就是玛格丽特所说的避免了让警察抓去几个劳工之类事情的发生。

女性主义文学评论主要聚焦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颠覆,即颠覆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二是重新建构身份认同。(张向荣:2018)《南方与北方》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体现了这两点。第一是颠覆,作者笔下的玛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并且能够忍受得住巨大的悲痛来将自己应该处理的每件事情处理好,并且不轻易收到其它事情的影响和干扰。玛格丽特的这种形象同其父亲黑尔的形象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黑尔先生甚至没有勇气将自己辞去牧师职务并且打算从赫尔斯通移居到米尔顿的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夫人去讲,最终这一重担落在了玛格丽特的身上。玛格丽特挑选了合适的时机,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里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即女性是比男性还要脆弱和不堪一击的。同样,玛格丽特这个人物形象还体现了一种女性身份的认同。玛格丽特的高傲且带几分冷漠的形象同工厂主桑顿和律师伦诺克斯是一致的,在玛格丽特拒绝他们二人的求婚之后,他们仍旧自顾自画地做自己地工作。

作者将这种男士所具有的性格赋格在女性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对女性的重构,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身份的新认识,即一种新的女性身份认同。

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在社会中不扮演独立的角色,也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工业革命使得这种情形发生了改变,男女可以同工同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平等的地位。波芙娃在她的名作《第二性》中指出“女性是被建构的”,即女性的形象常常不是女性本身塑造的,人们看到的女性形象是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真正的女性形象。《南方与北方》的作者是盖斯凯尔夫人,这位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的确具有比一般文学作品中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玛格丽特的形象同她的母亲以及桑顿先生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不同的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笔下丰富的女性形象。

4 社会冲突的形成和解决

社会冲突的形成往往是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分布不均引起的,《南方与北方》一书中提到的仅有的两次社会冲突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罢工,整个罢工事件都是借助玛格丽特之口进行展开的。

罢工的前因后果则是通过桑顿和先生在不同的场合讲出来的,同时属于劳工阶层的希金贝也同玛格丽特讲了一些。罢工的的根本动因是劳工希图自己的工资能够上涨,从而改变自己悲惨的难以维系的生活状况,但是以桑顿为代表的工厂主则以自己工厂的销量不是很好为理由加以拒绝。劳工阶层在指导即将有大量的产品加工订单之后,开始产生不满,于是决定罢工。整个罢工持续两周的时候,桑顿等工厂主从被爱尔兰引入了一些外地工人,从而激化了工厂主与劳工之间的矛盾。

劳工鲍彻等人在游行示威的过程中,枉顾工会下达的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斗争的指示,向桑顿先生和玛格丽特抛石子。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的实质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并不能够通过改革等方式实现自身根本缺陷的解决,只能是不断缓和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工阶层之间存在的社会矛盾。桑顿和劳工阶层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解的,玛格丽特的出现只是矛盾缓和的一种方式。鲍彻疑似向桑顿和玛格丽特丢了石子,最终造成了整个罢工处在不利地位,在丢石子事件发生之后,警察到来,工人散去,暗示了此次罢工暂时性以工人的失败告终。玛格丽特之所以要到桑顿先生的身边就是为了让桑顿先生对劳工加以劝说,并且满足劳工的合理需求,从而实现矛盾的缓和。桑顿先生听取了她的意见,并且果断地站到游行劳工的前面,后面的丢石子事件使得劳工散去,桑顿先生以及他的工厂和新招来的来自北爱尔兰的劳工处在安全地位。玛格丽特在这场冲突之中扮演了一个调停者的角色。

女性通常扮演着缓和矛盾的角色,在整个罢工事件中玛格丽特作为一位女性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她的出现,警察后面再没有去抓劳工,桑顿先生等也转危为安。社会矛盾的发展与消亡与社会自身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又在社会发展中消亡。工厂主和劳工之间的矛盾很显然是不能靠玛格丽特一个人缓和的,但是书中玛格丽特却恰恰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玛格丽特在罢工事件中扮演的矛盾缓和者的角色说明盖斯凯尔夫人赋予了玛格丽特这一女性更为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极大丰富了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玛格丽特代表的是作为一支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并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女性,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女性地位的高低变化。

5社会生态视角下的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关注的是生态环境下的各种与女性相关的权利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主义来源于女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承袭了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批判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多样性,并在生态环境浪潮兴起之后,将“自然歧视”同“性别歧视”联结起来,拓展了女性主义的内涵。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士是最容易受到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的。《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的观点和看法体现了这一点,同时黑尔夫人的病情在米尔顿加重也体现了这一点。黑尔先生一家初次搬到米尔顿时看到的就是滚滚的黑烟从烟囱里面冒出来,窗帘不能一周不清洗还保持干净等充分说明米尔顿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玛格丽特不喜欢米尔顿那种污染很重的地方,时常想起自己曾经住过的赫尔斯通。那是一个工业不如米尔顿发达的地方,也就是书中的南方。北方的米尔顿,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希金贝大女儿贝西因病去世,而造成她英年早逝的那种疾病按照希金贝的说法很显然是当地的不良的环境造成的。贝西是一个劳工家庭中的大女儿,她是处在社会下层的一个女性的代表,她因环境问题造成的严重疾病而去世,这印证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和看法。据此,徐广林(2010)认为《南方与北方》中存在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同样的,玛格丽特的母亲黑尔太太的病情也是在米尔顿恶化并且最终在米尔顿去世,黑尔先生对此是充满内疚的。因为他选择将自己的家从安静的落后的赫尔斯通搬到工业相对发达的米尔顿是黑尔太太的病情恶化并最终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黑尔太太和贝西处的阶层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对桑顿先生而言,她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女性。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悲惨结局的描写,作者潜意识里面突显了一点英国工业革命中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并且这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下层或者底层人民带去了不可弥补的灾难。

女性在环境保护中会充当一个急先锋的作用,这是女性保护子女的本性使然(王云霞:2016)。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有人际生活的社会环境。从社会环境这个角度来看,《南方与北方》中具有这一特点的女性是桑顿先生的母亲桑顿太太。桑顿太太处处维护着自己的儿子桑顿先生,这主要体现在她以自己儿子的种种成就为自豪,因而她面对工厂作业过程中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毫无意见。同时,在桑顿先生向玛格丽特表白被拒之后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而对玛格丽特产生憎恶,以至于黑尔太太弥留之际让她照顾玛格丽特时,她毫无保留地“忠实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在桑顿先生听从了玛格丽特的话,直接前去面向游行劳工的时候,她又对桑顿先生的安慰表示无比的担心。桑顿太太充分体现了保护子女的本性。桑顿先生的阻止使得她没有冲上到第一线上去,但是她为了桑顿先生是可以做自己任何可以做的事情的,包括听从桑顿先生的安排前去拜访黑尔一家。

《南方与北方》讲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发生的故事,但是作者在书中潜意识地表达了环境污染同女性命运之间的关系,流露出了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中环境污染的担忧。

6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盖斯凯尔夫人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社会、阶层和女性进行分析,发现这一部虽然成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著作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一种睿智的思想意识。作者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方式为读者全面描画了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中的社会和生态情况。通过对多个人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女性在某一社会事件中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桑顿太太扮演的是一个环境正义中的女性形象,集中地体现在她对她的儿子桑顿先生的担心上。玛格丽特的母亲黑尔太太虽然自己病重,却一直关心这玛格丽特,要求玛格丽特着合适的服装去参加桑顿先生家的聚会,并在弥留之际思念自己的儿子弗雷德里克,把玛格丽特交待给桑顿太太。在罢工这一事件中,玛格丽特起到的是一种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同时,黑尔太太和希金贝的女儿贝西的最终去世也体现了环境污染对下层女性的命运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事实。因而,本研究认为《南方与北方》一书中体现了一种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生态女性主义所批判和倡导的东西,即改善女性在环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向荣.20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发展研究[J].求是学刊,2018,45(04):133-140+173.

[2]王丽亚.西方文论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J].外国文学,2019(02):102-111. 

[3]陈伟华.生态女性主义的源起与演进——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16(12):145-150. 

[4]徐广林. 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生态意识的觉醒[D].浙江财经学院,2010. 

[5]王云霞.环境正义中的女性:另类的生态女性主义运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02):45-50.

作者简介:杏永乐(1991.01—),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形式语言学,单位:南华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