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以山西为例
郭思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思宇,.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以山西为例[J]. 电子商务进展,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337.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加速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基础支柱性产业,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必须打破传统约束,进行产业转型,使我国的农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以“互联网+”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现状,同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电商发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找出山西省电商发展的问题所在。通过研究,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着电商网络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不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山西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提出了建立健全网络服务基础、加速健全物流运输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DOI:10.12721/ccn.2024.157337
基金资助:

1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立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基本的保障性产业。农产品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开支中占比高居不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型农业逐渐显现出来,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与农产品销售的结合是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地点主要是在所产地当地或者是其周边的城镇。虽然这些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很高、质量好,但是销售的覆盖范围却很小,导致销售能力低。这些种种不利因素下,导致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能够克服现存农产品销售的这些种种不便。人们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点,任何时间购买农产品,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将可持续的有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有众多的特色农产品,按照《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山西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集中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2.1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020年2月26日,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山西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包括酿酒、饮品、乳品、主食糕类、肉制品等(表2-1)。

表2-1   山西省农产品十大产业集群1.png

注:数据来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现代化业发展迅速,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布局“3+X”战略,在山西省雁门关、农谷、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个省级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同时在汾河平原、上党盆地、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和城郊农业六大特色区域版图中,依据当地优势特色。创建了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表2-2  山西省农产品六大区域布局图2.png

注: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

2.1.1山西农产品特色

山西省农产品众多,有着种类多、质量好、大多数具有保健功能的特点,符合人们对日常生活必需品购买的健康安全等需求。现已形成三大王牌、六大区和十个农业驰名商标。沁州黄小米、山西老陈醋、山西汾酒是我省的三大王牌;运城苹果、忻州杂粮、吕梁核桃等大区;紫林老陈醋、冠云平遥牛肉、古城纯牛奶等驰名品牌(图3-1)。图片1.png图2-3 山西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2.2山西农产品电商现状

2.2.1山西省电商发展规模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结构大调整、要素大整合的时代,任何单个行业独立发展的效果都不好,必须走跨界融合发展的路子。想要农产品走出山西,就要依靠互联网电商平台,大力推广,建设品牌效应。山西省电商发展呈现出了电商企业自建,依托自有平台在县级以下布置网点,农户企业农村合作社依靠现有的大型网点自主经营、三大类型。山西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近些年来严格按国家的要求开展各项农业互联网相结合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山西电子信息化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发展做好铺垫。近几年随着我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有5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截止2021年8月,全省示范县共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9个,农产品体验展49个,累计网络销售117亿多元,其中农特产品销售80多亿元。与此同时,山西省组织群众在淘宝、京东等大型平台进行推广销售。同时在我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又在全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同时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广开门店并且上线了上百种非遗特色农产品。

2.2.2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分析

为了鼓励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山西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电商进行扶持。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对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农产品的电商发展更新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是促进销售的有效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直接对接消费者,拜托市场的限制,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也是国家提升农民收入的和促进农业深化改革的手段。

2.3山西省物流交通网络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基础性服务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建设经济社会的一份子,是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基础。1990年以来,在山西省的规划中,交通运输业始终处在本省的优先发展层次,该行业的投资比例不断上升,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目前山西省已基本实现了以铁路、公路、民航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长,2019年山西全省公路线路里程14.4万公里,铁路总长5890万千米(表3-4)。

表3-4  山西运输网络里程表

3.png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省内政策的支持下,我省的农产品线上交易额不断上涨,但是依旧不是很理想。经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这其中存在电商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主体对于电商发展的认识不够、物流运输等许多的问题。

3.1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问题结果,作者进行了对于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问卷调查,发送问卷115份,得到有效问卷113份。经过对于山西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人群,对于电商有着不同的认识。

3.1.1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本次的问卷调查共有有效调查问卷113份,其中包括40名男性、73名女性。其中有93名愿意并且在网上购买过农产品,20名愿意(男性9人、女性11人)在网上购买农产品但还没有购买过。由此可见,农产品电商的推广度和民众支持度还是可观的。图片2.png

图4-1  消费者性别年龄分布图

女性消费者18岁以下的共1人,所占比例0.8%;18-25岁之间有32人,占比28.3%;25-30岁的有11人,所占比9.7%;30-40岁的有21人,占比18.6%;40-50岁的有7人,占比6.1%。男性消费者19-25之间有22人,占比19.5%;25-30岁有12人,占比10.6%;30-40岁有3人,占比2.6%;40-50岁有2人,占比1.7%。由此可知,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以女性为主(图4-1)。

3.1.2从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对于农产品电商的支持度图片3.png

图4-2  消费者文化程度分析图

农户受传统习俗,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交易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农户依旧相信老的自然规律,传统习俗应该遵循,而且普遍认为最后买出去就行,卖出去的方式无所谓;所以虽然也有一些农户了解到农产品电商的成本较低、销售范围广、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总感觉不能与对方进行当面交易不行,也担心最后不能收到货款,又或者回来以后质量不好,也可能付了钱后收不到商品,必须进传统的交易心里才踏实。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同的比例基本呈现在50%以上(图4-2),但是从过得大专学历开始明显的更高,所以说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农户的观念转化也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很多农户不想把自己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他们更相信传统的交易模式。大体上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于新的销售模式的接受率叫高,对于农产品电商的支持率也高。

3.1.3  从电商购买农产品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得出偶76.11%的人认为从电商购买农产品更加的方便快捷;49.56%的人认为可以足不出户,节约好多的时间;有20.35%的人是因为有的农产品难以在商店购买到;仅有15.04%的人认为是购买有保障(图4-3);从统计结果就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选择从电商这里购买农产品还是因为其方便,迎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因为电商更有品质保障。所以建立健全电商产品的质量标准化体系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图片4.png

图4-3   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原因分析图  

3.2 山西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农村电商网络运用率不高

相关统计的结果显示,山西省网络覆盖率到2019年已经达到98% ,但是由于农户缺少对农业信息化的了解,绝大部分农户没有从网上获取农业信息的意识。所以,没有与时俱进是山西省农户了解较少的只要原因。尽管县政府的相关网站会体现农业信息,主要的涉农信息也是发布与宣传一些农产品的价格行情、相关政策也有,但是比较少,更新也不是很及时,没有针对农产品贸易的电商网站,也没有一系列的信息服务。

3.2.2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相对落后

虽然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区,交通十分便捷,物流基础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公路与铁路运输都可以通往全国,但是山西省的物流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市场集约化程度低、运输资源消耗大和成本较高、而且需求不足和供给不够并存,物流短缺和物流服务“过剩”同在。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由74.57%的人对于物流的配送时长不满意,77.96%的人认为质量和新鲜度不能保证(图4-5),原因就是我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不够全面,基础设施不完善。图片5.png

图 4-5  农产品相关问题统计图  

3.2.3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缺乏

现今,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不仅城镇之中的居民都在接触使用,农村的居民普遍也都过上了互联网+生活,他们不只是能通过互联网去;浏览农技信息,还能够独立学习掌握农业的各项发展政策,其次还可以实时了解农业产品的各项价格信息,甚至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农民能够自己开办电商店铺。可是,仅能流畅使用互联网是不可能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去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方面更需要将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了熟于心,且使得二者之间更好地融合起来。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从现有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的各种信息。在此基础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交易信息,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我省的许多农村地区开展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文化素养较低,也没有专业化的知识能力,人员队伍建设也不健全,主要以分散的初级人员为主,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所以我认为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才资源匮乏,给山西省发展农产品电商造成也一定的阻力。

3.2.4 农产品品牌化与标准化建设缓慢

品牌是商品推销出去的最好招牌,而标准化是品牌建立的必须要求。农产品品牌化的建立,是打开销售的重要一环。目前的山西省农产品大多数是具有地区性的特色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山西省相关企业的专项划分较少,也缺乏带头的龙头企业。山西省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农业,就要在有效标准的前提下走出去、加快建设山西省农业标准化体系,进而促进山西省建设农产品品牌化完善发展。 山西省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多,但是知名度不高,需要建立品牌效应并且树立品牌意识进行发展。例如,人们提到平遥牛肉,只知道他是平遥的特色产品,但是不知道到底哪家的品牌更具有代表性,哪家的更好吃。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知名的品牌是购买的首选,现代的经济社会也注重附加值带来的经济效应。现在人们追求服务化,通过前期有效宣传和建立定制化包装可以来有效的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从而有效树立品牌意识。

4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对策

4.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相关的政策

4.1.1增加对农产品电商的资金投入

网络基础设施的健全是发展电商行业的重要基础,目前山西省的宽带已经基本普及,普及率达到98%,几乎完全覆盖,但是对农民来说,大多数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应用。所以当地的政府就应该积极起到其作用,及时出台相关的支持优惠政策,改变农民的观念,大力宣传,引导农民掌握网络技术,增强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发展电商提高地方财政收益,同时根据地方本身的自身特点,加以整合利用各项基础设施资源,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根基。与此同时积极推行相关的鼓励政策,比如在刚开始时,从基础设施与配套设备方面,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相应的补贴,通过税费税率的降低,让农户感受到政府的扶持农业优势。

4.1.2 鼓励本地农企业和本地网络运营商协力支持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产品信息和网络服务两项内容。本地企业有多渠道的农业信息,网络运营商有着更高效和便捷的网络服务。将涉农企业的数据信息加以总结且进行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也应鼓励本地的农产品销售企业与运营商通力合作,例如2017年,山西电信与乐村淘合作,基于乐村淘信息覆盖全国多地的渠道优势,而联通又有着优质的网络服务,双方的合作能够促进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4.2加强农产品销售主体对电商的认识

4.2.1  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的知识培训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对经营者的引导,根据山西省农产品电商的经营主体的经营情况来说,政府开办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开设相关的咨询服务活动是可行而且有必要的,山西省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化比例也不是很高,对于山西省的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户受传统生产影响大的特点,为了促进农户对电商的正确认识,更好的把有关农业信息的知识传递给农户,不断提高交易双方的交易和谐度,应该加强对其的知识培训。   

4.2.2引导思维转变促进电商常态化

传统化、封闭化是农民在生产经营模式与生活环境下的表现。所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这就要求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知识和生产技术方式要逐渐的接受与学习。同时,还要大力宣传交易市场的广阔性以及普及线上交易的效率更高、更方便;并且引导他们亲身感受,让其通过比较便捷的方式、比较便宜的价钱买到最满意的产品。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网上交易时需要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在节约有关资源的情况下,让他们看到线上交易的好处,这样他们就会不断地学习、研究,并在生产与销售环节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不但要对农村居民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引导,该需要调整相关种植结构与营销模式,选择在市场上销路良好的产品;以合作企业或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尝试电子商务,通过农村居民思维意识的转变以此来促进山西的电商发展。

4.3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能力

农产品对于运输,包装和储藏的能力要求很高。因为它是易损坏、易腐蚀的。所以这就对于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渠道和方式是否合理有着极大的考验。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于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仓储中心和流通中心。在2021年,中通快递集团山西省管理中心宣布,全省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现已开建,其中配套了各种现代运输的储藏、分拣、转运中心、冷链物流转运、智能云仓储等设施。等该项目成功交付后,可以极大提升山西特色农产品的快递物流外运能力,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4.4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居民逐渐关注农产品消费中相关产品的质量。对于农产品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方面,更是一种品质质量方面的竞争。在市场化的要求下,创造品牌农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因此,山西省应该以“企业为本,政府指导”的原则为指导,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山西省的品牌产业来进行发展和培育。农产品特色和品质山西省都已具有,而农产品品牌化保证了山西省农产品在信誉和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在农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 蒋照鹏,张则岭.O2O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技术,2014,33(23):111-114.

[2] 石少春.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7,33(03):165-167.

[3] 马小红.“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20(4):77-78

[4] 周婕.“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问题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9(10):19-20

[5] 刘永威.“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C].浙江海洋大学,2019.

[6] 黄兰婷.“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36):113-114.

[7] 周丽琴.“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19(11):75.

[8] 陈静.互联网时代我国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8):156-158.

[9] 阳亮才.互联网经济环境中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创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3):70-71.

[10] 曾芸芸“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探究[J].农村 经济与科技,2019,30(22):52-53.

[11] 代燕,姚琳“.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研究[J].大 众投资指南,2018(07):89

[12]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2020年1月03日http://www.china-cer.com.cn/guwen/202001031716.html.

[13]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DB/OL].新华网,2019年2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2/19/c-1210063174.htm.

作者简介:郭思宇(1998—),女,汉族,籍贯:山西临汾,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