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廉洁文化主要体现在儒家和法家思想中。《大学》中就提出要“格物致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然后“诚意正心”,树立正确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儒家经典《周礼·天官·小宰》里也有“六廉”之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廉”被当做考核官吏政绩好坏、裁断高下优劣的标准。因此要成为社会精英,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叫“诚意正心”,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内圣外王”,内心纯净、志向高远、品德高尚。
一、理想引领,修身自律,以身作则。
中华民族独特的信仰体系主要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中。汉武帝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南宋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已经围绕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来进行。这也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儒家思想核心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张载进一步明确,作为社会精英,作为读书人,要有“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即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社会。所以儒家认为要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首先道德品质就必须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超出一般人的水平。这便是儒家讲的“诚意、正心、修身”,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修炼自己的品行。
二、刮骨疗毒、自我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和法家都特别强调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大学》里面的“正心、诚意、修身”就是劝诫君子要不断地自我完善。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其著作《了凡四训》中提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意为以前所有我身上不好的地方,都过去了;从今以后我变成一个新人了。这种讲求不断自我更新的观点在《尚书》里也有体现。《尚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要不断自我革命。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更进一步,特别强调要落到实处。《中庸》里讲道,“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也就是要先从学习开始,并不断地付诸实践,如同前面讲到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一样,不断自我更新。
但是儒家的“正心、诚意、修身”主要是关于个体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社会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需要刮骨疗毒、壮士断臂,那么勇于打破僵局的法家思想就有了用武之地。《商君书·画策》讲道,“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为必治之政,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也就是特别强调,作为领导人,要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进行反腐倡廉建设。《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里更提出,“椎锻者,所以平不夷也;榜檠者,所以矫不宜也。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夷、矫不直也。”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没有严格规范的制度,没有办法改变这样一个不利的状况,那么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臂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制度反腐,久久为功。
制度反腐最重要的来源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第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法”。《韩非子·有度》有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伟大的领导者在制定政令时一定是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才能让所有的官员和老百姓看到什么是被倡导的,什么是必须照着去做的。“有度”就是有法律,有规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即制度建设一定要到位,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同时制度制定下来以后一定要实施。另外,《韩非子·有度》中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即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四、重视家教,培养善能。
中国儒家思想尤其注重家教,重视家风建设。《礼记》有云:“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延伸,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正因为如此,《大学》里面才讲要“修身”然后“齐家”。先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然后才能出去治国平天下,所以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家训就是古代读书人为了引导其后人,给后人做的家传身教,率先垂范。中国非常重视家教,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老话,在中国运用家训和家戒来教育家人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到当代已形成一批有名的家训家教。比如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里面有个郑氏家族,这个家族从北宋到清朝都在此居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其中有168条传世家训,叫《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家教文化的重要里程碑”。《郑氏规范》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把儒家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行为规范。如关于廉洁从政方面,明确指明如果出去做官,只要贪污受贿,死后就不能入祖坟。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非常严厉的惩罚。正是如此,这个家族从宋朝一直到清朝为官的173人为官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贪污而被罢官的,所以被朱元璋御赐为“江南第一家”。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代廉洁文化建设中,要清醒认识传统廉洁文化的双重性,要继承与发展传统廉洁文化,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卜万红.传统孝文化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4-04-14
〔2〕庄梅兰 . 论传统耻德资源的公共文明建设价值〔J〕.福建论坛,2016(04):1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