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与效果。所以教师需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深入洞察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效率的高效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积极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1.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艺术中,教师倾听与反馈的艺术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倾听不仅意味着教师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言语,更包括理解学生非言语的表达,如肢体语言和情绪变化。教师通过倾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在反馈时,教师也应采用建设性的批评,避免使用贬低或消极的语言,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1]。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营造包容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包容性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对不同背景学生的接纳,更要求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请”等礼貌用语以及在学生发言时保持眼神交流和点头示意,来表达对同学的尊重。
在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地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者。同时,教师还应正确认识地理教学的价值,理解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目标。
2.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结合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人口迁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动人口数据平台中的人口流动数据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本地人口流动情况以及区位因素探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并理解人口迁移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生活化以及本土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与知识观察生活世界。
3.合理编写导学案
地理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和科学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生动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精准讲授和智慧点拨,通过有针对性的阐释和提示,助力学生迅速把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显得尤为关键,导学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路径,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最终实现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2]。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导学案要为学生明确展示学习目标,要围绕新课标中的地理核心素养。其中的教学重点是深入把握和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以实现对工厂科学合理的区位决策,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大化。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影响特定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科学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业区位选择方案。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导学案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料运用深入浅出的精讲方式,配合恰到好处的点拨,帮助学生能够逐步领悟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鼓励学生细心研读课本找出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还要进一步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探讨工业区位的核心要素,分析不同工业类型所依赖的导向因素以及这些区位因素如何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4.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应彻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身心特点,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薇.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6):137-140.
[2]张登强,田永娥. 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J]. 试题与研究,2023(2):13-15.
作者简介:金鹏飞,男,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从教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