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设计全过程管控要点分析
朱盛林1 杨欢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盛林1 杨欢2,. 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设计全过程管控要点分析[J]. 中国设计,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189.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设计全过程管控要点,重点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以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要点。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设计全过程管控要点进行分析,确保装配式建筑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全过程管控
DOI:10.12721/ccn.2023.157189
基金资助: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加工后的建筑物构建在现场进行拼装,其核心为工业化生产。同时,装配式建筑具有高质、高效、绿色以及节能的特点。因装配式建筑使用的构配件需要工厂预制,所以现场施工和工厂可以同时进行,构配件在工厂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所以现场工作量较小,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工厂预制的构配件质量较好、工艺精美,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现场施工需要的构配件由工厂陆续提供,从而使得现场施工环境更加整洁,有效的控制了噪声、粉尘污染等,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绿色特征。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造方式,该种方式有效的减少了建造垃圾,合理使用材料,使得用水量大大减少,体现了装配式建筑节能特征。装配式建筑具有新的优点,第一,装配式建筑使用的构配件是在工厂进行加工,在施工现场组装,从而缩减了加工工序,确保了结构质量以及构件尺寸精准度。第二,装配式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工艺,其结构更加简单,在施工现场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在预制构件过程中实现了各专业的有效支持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使得施工工序更加简便,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第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确保了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第五,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更加绿色环保,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第六,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加工完善,施工现场不需要堆积大量建筑材料,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

2.1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

在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稳定,建设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从而对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进行优化,制定科学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对各种钢筋连接方式熟悉的掌握运用,严格按照建筑结构施工方案开展工作,满足施工实际需求。此外,在对钢筋结构焊接完成后要落实核查、验收工作,从而提高钢筋稳定性。

2.2叠合板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

现阶段,我国混凝土剪力墙技术结构构件形式比较多样,包括叠合式墙板和楼板等。由于叠合式楼板涉及到底层预制板以及钢筋,因此能够当作后浇混凝土施工模板。此外,联合式墙板预制板需要使用钢筋制作,在具体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需要在预制板之间开展。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构件十分复杂,但是技术构件比较简单,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开展施工即可。

2.3构件吊装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制定现场施工责任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完善制定构件预制装配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规范操作。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做好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当天实际情况制作数量数据分析表,使得施工管理更加规范,督促施工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整体建筑质量。同时,由于预制构件体积较大,在交接时主要采用竖向位移限制以及横向转动交接方式,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要点

3.1报批流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报批流程与传统项目相同,但需要加入装配式设计内容。在计算容积率时要排除政府鼓励政策中预制外墙面积,同时要和相关部门校核面积。此外,要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相关资料送到审图公司,确保所有图审查合格以后获取图审合格证书。

3.2装配式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装配式建筑设计基本原则与现浇基本原则相同,对关键构件的关键节点进行现浇,采用连接灌浆套筒以及利用锚固板进行锚固等方式,确保建筑性能和现浇结构实现一致。

3.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第一,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进行全部现浇,同时楼盖适用叠合梁板的情况下,要按照相关规定来确定房屋最大适用高度。第二,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框架需要预制的情况下,对构造节点连接方式采取科学的措施后,装配式框架结构性能和现浇一致。所以,在对其节点接缝使用合理措施以后最大适用高度为现浇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第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剪力墙为预制的情况下,其接缝数量多比较复杂,直接影响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不能和现浇等同。因此,要严格要求装配式部分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3.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受到构件预制情况的影响,首先,针对主体构件竖向不是预制或者只有框架柱为预制结构,在其采用了科学的节点连接方式后,可以将装配整体框架性能和现浇视为一致,不能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其次,对于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剪力墙为预制构件,其接缝十分繁杂,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从而对建筑高度变化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4. 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4.1平面设计优化

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为模数协调以及正向设计。在开展平面设计时要合理优化户型模块种类和尺寸要素,采用户型模块组装的方式建立建筑平面,确保预制构件的准确性,更好的推动建筑产业化相关技术升级,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在对建筑平面布局时,要确保选择布局空间以及承重墙位置等合理性,确保建筑空间充分应用。

4.2立面设计优化

在立面设计过程中,通过适用不同材料的饰面来达到纹理和色彩的不同。装配式建筑立面可以对不同墙体组件进行合理组合使得装饰更加灵活。此外,在确保建筑通风和采光符合标准的同时合理调整窗口比例等。装配式建筑多采用反打一次成型技术,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建筑立面需要保持简洁。

4.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在不断的完善,设计人员要重视优化衔接节点,充分的考虑衔接节点的构造以及其耐久性等因素。与此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确保房屋建筑整体质量。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要确保综合计算的精确性,从而对建筑结构衔接点钢度有效控制,保证预制构件质量。在加工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时要确保其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建筑各种性能,提高建筑质量。

4.4预制构件连接方式优化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连接时,相关人员要保证预制构件连接的能够使整个建筑更加完整,同时要提高连接结构简便程度,从而使得各项构件连接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稳定性。

5. 总结

简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保障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人员安全工作量,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积极的引进该种技术方式。此外,对于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不同,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把握其中的联系,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此外,要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靓, 冯鹏, 张剑.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05.

[2] 李志武.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J]. 建设科技, 2020, 2(401): 20-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