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贺州市旅游资源充沛,既包括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贺州温泉等多处风景旅游景点,又有多处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及民族风情体验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因此民众越来越追求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及由此带来的健康生活理念。而气候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气候资源不仅有利于旅游项目的顺利开展,还能够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贺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及气象服务需求,以期能够为民众合理选择适宜的旅游时机,提高旅游舒适度,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介于东经111°05′~112°03′及北纬23°39′~25°09′之间,其东部靠近广东肇庆市与清远市,北部毗邻湖南永州市。贺州市山地较多,而平原相对较少,境内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年平均气温为20℃,年平均降水量为1535.6mm,年平均降雨日为171d,且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8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6.6h。
1.2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贺州本站点2019年的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气象观测资料。
使用以下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计算,并对2019年贺州市各月份的气候舒适指数进行评价:
上述公式当中K为舒适度指数,T为温度(℃),RH为相对湿度(%),V代表风速(m·s-1)。
2贺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2.1气温条件分析
气温是影响旅客外出旅游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当气温位于17~28℃之间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当气温位于17℃以下或28℃以上时,人体的舒适度都将显著下降,甚至还会出现闷热、寒冷等不适症状。
表1 2019年贺州市月平均气温(单位:℃)
据统计,2019年贺州市年平均气温为20.2℃。由上表1可见,2019年贺州市有6个月(4、5、6、9、10、11月)的平均气温位于17~28℃之间。单从气温角度而言,2019年4~11月份贺州市平均气温给人体的感觉较为舒适。
2.2水分分析
2.2.1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分析
雨水能够对空气起到一定的净化与湿润作用,既能够滋生万物,又在塑造地貌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的降水条件能够使旅客感觉舒适,然而大多数旅客都不喜欢在阴雨天气条件下外出旅游。由此可见,降水量及降水日数也会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019年贺州市年降水量为1832mm,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份,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84%。其中以4月和6月降雨量最多,分别占到18.5%与17.7%。而9~12月份及1月份降雨量较少,均位于50mm以下。对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得出,春季(3~5月)的降水日数最多,总计62d;其次为夏季(6~8月),一共出现降水日数52d,其中夏季暴雨与大雨发生频率较高。当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只要未出现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贺州市夏季降水往往会减少天气炎热现象,进而导致天气更为舒适。由此可见,贺州市适量的降水能够为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2.2.2相对湿度分析
湿度能够对人体的水盐代谢、热代谢等产生严重影响,当气温偏高或偏低时,相对湿度在维持人体温热感及热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湿度越低,蒸发速度就越快,同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越多;相反人体散发的热量则越少。据相关数据统计,当空气当中的相对湿度位于60~70%之间时为人体健康最为适宜,一旦相对湿度位于80%以上,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会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还会破坏肌体的热平衡,进而导致人体产生不适感。
2019年贺州市月相对湿度位于69%~92%之间。其中春季与夏季相对湿度最高,这与春夏季节降雨天气较多有关,而秋季和冬季相对湿度相对较低。
2.3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分析
当旅游景区的光照充沛时不仅能够使旅客心情愉悦,而且阳光还能杀死细菌、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还能预防疾病。由此可见,光照也是旅游景区必须可少的重要气候资源之一。
2019年贺州市年日照时数为1408.9h,每日平均日照时数位于3~4h之间。贺州市夏季与秋季日照时数最为充沛,而冬季与春季日照时数相对较短。从日照百分率可见,贺州市月日照百分率均位于6.4%~64.8%之间,且日照百分率的月变化趋势与日照时数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以秋季日照百分率最高,夏季次之,而冬季日照百分率最低。
2.4 气候舒适度分析
气候舒适度对旅程相当重要,选择在适宜的季节外出旅游能够取得良好的旅游效果。本文利用上述公式(1)针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分析,并对贺州市各月份的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评价。
贺州市3~6月份及9~11月份人体感觉较为舒适,比较适宜进行旅游。其中4~5月及10月份是适宜旅游的最佳月份。
3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3.1旅游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旅游管理部门需求包括当地、重点旅游景区的天气预报及气象资料服务。其中天气预报服务内容包括不定期发布专题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等信息,还要及时发布天气趋势预报;而气象资料服务主要包括针对当地的气候资源、特色景观出现季节等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在对当地旅游景区的气候类型进行研究时应当首先建设科学、有效的气象监测站,并通过书面、邮件、传真、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将气象服务产品发布给旅游管理部门。
3.2景区运营管理部门的需求分析
景区运营管理部门的需求主要包括景区天气预报服务及实况资料服务。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景区植物养护、观赏期预报、景区旅游安全、文物保护等,景区运营管理部门针对各种类型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而后者主要包括景区内部的降水量、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数据,并应当实时进行发布。而且景区运营管理部门还可以借助电脑终端、网络、邮件等多种方式发布旅游气象服务产品。
3.3旅游个体及中介的需求分析
旅游个体与中介的需求主要包括景区内部的气象实况资料服务及天气预报服务。其中前者包括当地的主要景区、交通干线的降水量、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还包括天气状况、是否出现大雾天气及紫外线等。而天气预报服务则主要包括不定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定时提供紫外线强度、风向风速、温度、人体舒适度等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旅游目的地的气候背景、特色资料等,为旅客的日程安排提供便利。由于旅游个体与中介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可以使用手机终端方式对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进行发布。
参考文献:
[1]黎馨,葛意活,吴蒨茵等.贺州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估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2):52-55,67.
[2]何萍,和晓云.云南楚雄州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楚雄示范学院学报,2018(3):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