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对象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并受到许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影响,公共科学往往具有自我组织、创造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公共物品通常由随机事件或个人触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就像我们正在研究的农村精英的流失一样,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几个原因,因此受到社会变量的限制。
如今,在城市打工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农村人口又在流失,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许多人都期待着大城市的生活。只要有机会,他们的父母就会送他们的孩子到城里上学,他们毕业后就会留在城里。
一、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下周村及周边村落人口流失情况调查
下周村如同这一带的其他村庄一样,村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约有劳动力的 80%—90%)都外出打工。据了解,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去了南方,而年龄稍大些的就在城里务工。村民介绍,现在下周村民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是靠打工收入,有一部分收入是村民搞副业的收入,而种田收入在下周村民的收入结构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村民们普遍反映,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实行了粮食直补,但是种田依然是不划算的,因为生产物资价格(包括种子、化肥、机械、电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以至于超过了国家给予的补贴,部分农民还是不愿意种粮。
农村人口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大量土地闲置着。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被闲置较多,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空巢留守”现象十分突出。
二、结合调查分析目前农村精英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农民流动创造了条件。
农村改革使中国进入了粮食生产快速增长的时期,基本解决了传统饮食方式下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建设,但与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相比,农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出行仍然不方便。人们更喜欢在城市生活和工作。
(二)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
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然而,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人把孩子带到城市接受教育。现在在高中大学的农村孩子,进一步,留在大城市,孩子上学这一群体,这也占了农村人口总流失的一部分!
(三)利益增大刺激了农民的流动
农民工收入差距扩大。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以纯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最低,与农林牧渔业相关的服务业最高。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原来的纯种植业,转移到其他收入相对客观的生产领域。在非农劳动力中,农民工的平均收入高于非农劳动力的平均收入。农村非农劳动力的劳动效率是农业劳动力的几倍,这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大规模转移。
三、对更好的解决农村精英人口流失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
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只有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农民才会愿意留在农村。首先,国家通过对农村的财政援助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对乡镇政府企业、高校返乡就业的优惠补贴政策的发展,吸引高水平的毕业生,最后,政府在落实农民工健康福利方面,城乡差别待遇优先。
(二)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农村经济
经济落后是农村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由于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的落后,大量农村人才流向了东部发达地区。人才流失导致贫困落后的恶性循环,长期阻碍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因此,农村应该依靠政府的力量和社会各界发展自己的农村经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吸引投资,调整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链。
(三)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
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发展要靠教育。目前,中国农村教育投入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政府能够为农村提供合适的农业科技人才,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发展。
(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和生活环境的恶劣是造成农村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农村“水、电、路、气、住”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居民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做好农村内部局的科学规划,推进农村信息化、网络化设施建设,必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把农村变成人们居住的天堂,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农村。
总结:在运用科学的社会方法探索解决农村精英人口流失问题的方法时,我们意识到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制约。例如,一些人对农村精英人口流失问题持乐观态度,而另一些人则较为担忧。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之间的兴趣关系。各种社会科学都容易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阶级性,从而产生较多的问题。总之,解决农村精英人口流失问题,振兴农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医疗、交通差距。2. 大力发展产业富民,解决农民“钱袋子”问题,实现农民和农民工收入平等。
只有解决好农村问题,振兴农村,才能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张愷悌. 苏联农村人口流失的若干问题[J]. 人口与经济, 1988(1):6.
[2] 朱婷婷. H市农村人口流失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J]. 西部皮革, 2020, 42(14):2.
[3] 张延定, 田甜.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浅析农村人口流失原因[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1.
[4] 张清, 解冰青. 我国农村人口流失及城乡比例严重失调现状分析研究[J]. 科技尚品, 2017(2):2.
[5] 余伟华, 覃心慧, 刘超祖. 广东偏远农村人口流失下的农耕变化——以省级扶贫村兰亭村为例[J]. 农家参谋, 2017(7Z):2.
[6] 邢相飞. 乡镇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的对策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8):2.
[7] 杨文芬. 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