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雷锋精神的又一内涵。高小毕业后,雷锋放弃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是留在了生活条件较困难的农村,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后来又由于成绩优秀,调到望城县委任通讯员,由于当时的县委机关周围全是荒山,又缺乏高楼、公路,因此生活和办公条件都十分困难。在闹饥荒的时期,吃树根、树叶都是家常便饭,红薯、豆饼这样的粗粮算是改善生活,但他还坚持留在那里,为当地的发展奉献力量。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作风比较简朴,袜子总是破了又补,甚至舍不得再换一双新的,但却能给贫苦的战友家里寄钱,帮助公社建设,救助困难群众,给身边的战友买书,教小学生识字。
雷锋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品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激励着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哺育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彰显了时代担当。在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修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以正确的政治思想来武装自己,有意识地改变自身的主观世界,主动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争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锋,为人民服务,当好社会发展的“螺丝钉”。
二、钉子精神
雷锋在日记里曾说道,“要想学习,时间一定是有的,但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在一个完整的木板上,上面一个空都没有,那钉子是怎么进去的呢?它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雷锋深感要想为党和人民服务,没有知识文化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管在田间地头、工作岗位,还是宿舍休息,始终书不离手。在他眼里,读书不但可以充实时间,更可以在灵魂深处提高自我,更可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建设国家,这是他“学习一生,战斗一生”坚定的信念源泉。他的这种精神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处于何种职位、参加哪种工作,我们都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挤”和“钻”“钉子精神”真正贯彻在生活实处,挤时间去读书、去交流,拓展自身在各方面的知识面,多从事情的内在联系和实质思考问题,掌握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逻辑,我们青少年更应学习雷锋这种始终保持激情满满、斗志昂扬,努力投身科研和工作之中,即便面对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始终用全部的热情,做好做细做精,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三、螺丝钉精神
在雷锋家乡望城,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雷锋和一名年长的共产党员一起走在路上,雷锋发现了一颗螺丝钉,于是一脚踢得远远的。旁边的长者上前捡起了这颗螺丝钉,擦干净给雷锋:“留着,会有用的”。雷锋至死至终都记住了这位老党员的话,雷锋曾在日志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也需要定时加以维护与保养,才能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行。以此类推,人的思维方式更是如此,要进行及时的充电学习,人的思想才不会出毛病。雷锋就是这样,像颗小小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主动自愿、敬业爱岗,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平凡的人造就不平凡的业绩,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不平凡的业绩。
雷锋的脑海中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指向,将个人梦想同党和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事业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工作也没有什么要求,被放在最累、最苦的工作上也从无抱怨过,就如同一个螺丝钉,虽然小,但不可或缺,拧在哪里就能在那里放出光和热。在高小毕业典礼上,没被安排上场发言的雷锋,冲上台作了即兴发表:“我决定做个好农民,并努力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将来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为了帮助农场间的通讯,想要去学骑马;看着热火朝天的工业化建筑场景,希望用小说来歌颂这个改天换地的崭新场景。无论是什么知识、技能,只要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雷锋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把它做到最好。正像他说的一样,“我每时每刻都想多学点技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寄予深厚期盼,多次强调广大青少年要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并在自身的岗位上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旋钉。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对学习、工作常怀敬畏之心,不管自己能力大小,都要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努力做出让人们满意的成绩;无论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拿出雷锋的“钻”和“挤”,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将雷锋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地将雷锋精神体现在生活实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绩。
四、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对雷锋一生的最佳总结。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雷锋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身边的同事,雷锋生活在望城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是党把他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给了他全新的生命。高小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县城继续深造的机会,留在乡镇当通讯员,后来因为工作优秀,被介绍到了县委机关当通讯员,在县委机关,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和对同志们服务的热心,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谁家有事需要帮助,大家往往都说“找小雷去”,“小雷”这个名字深深地烙在望城人民的心里;1958年,雷锋主动请缨到东北鞍山钢铁公司,积极投身到工业建设第一线,无私地奉献着他的光和热。在鞍钢,雷锋关爱同志胜过关怀自己,经常省吃俭用地资助同志,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战友们渡过难关,经常输血救治同志 ,将医治自己身体浮肿的营养品交给患病同志;在军队时期,刻苦阅读毛泽东书籍,努力让周围的战友识字,讲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帮助战友学习提高,在军事拉练途中帮助战友,总是从细小之处关怀战友,犹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当与同事产生矛盾时,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与问题,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他的22年岁月都在谱写奉献的文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为我的今天,利益至上的今天,雷锋精神更显的尤为珍贵。
雷锋同志是全社会普遍学习的楷模,易于引起广大青少年的心灵共振,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学习雷锋为人民、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的受到高尚精神品格的影响,自觉把个理想、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广大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雷锋精神生成在辽宁,却跨越地域,走出辽宁、走向全国,雷锋精神是时代的结晶,但又跨越时代,穿越时空。雷锋精神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品格,顺应了时间发展风潮,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主要内容,内化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精神图谱的主要部分,值得我们青少年深入学习,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覃正爱.雷锋精神的伟大生命力[J].理论视野,2017(10):54-58+75.
[2]编者.新时代 新雷锋[J].党建,2019(03):23.
[3]谢文凤,贺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三维向度[J].毛泽东研究,2021(05):54-62.
[4]《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社 1963 年版,第 49 页
[5]《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社 1963 年版,第 14 页
[6]华东方.雷锋精神的时代定位[J].雷锋,2021(05):63-66.
[7]蒋菲.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J].红旗文稿,2022(05):41-43.
[8]毛益民.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螺丝钉”[J].中国机关后勤,2022(04):70-71.
[9]赵天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思考[J].教育艺术,2022(03):9.
[10]陈梦阳,李铮,高爽.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N]. 新华每日电讯,2021-08-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