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内部,每一个科室都有着自身的不同特点,所产生的护理模式也不相尽同[1]。特别是妇产科,该科室的工作预见性较低,患者的病症情况也较为复杂,治疗的风险也非常之高[2]。这些种种特点都在提示着护理工作必须具备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对于妇产科的护理管理来说,其管理的质量会对整个科室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3]。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护士分层管理主要是依据护士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管理的一种形式,对护士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4]。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护士分层管理进行研究与讨论,探析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妇产科中的52名护士列为研究之对象,依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标准,将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与研讨组(n=26)。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内,护士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59±2.48)岁,工作时长3~16年,平均工作时长(9.89±1.22)年。研讨组内,护士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年龄(33.77±2.64)岁,工作时长2~16年,平均工作时长(10.01±1.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护士实施一般的管理形式。
1.2.2研讨组
研讨组护士则实行分层管理的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分层: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高低,分为助理、初级、高级、专科四个层次。②分组:依据护士的能力,分为四个小组,由专科级别的护士作为组长,管理小组每日的护理工作,高级护士则负责培训和协助下级的护士。③管理:对不同层次的护士安排不同的护士职责,并从上至下进行分层的培训。达到“传帮带”的效果,以此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采用我院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进行评分,分为操作性评分与理论性评分。
(2)观察两组护士的带教能力。邀请护理部护师与带教实习生对其代带教能力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检测
使用软件2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用t;用(%)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意味着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比较
管理前,两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差异不明显(P>0.05)。管理后,对照组护士的操作性评分为(81.23±2.06)分,理论性评分为(86.24±2.13)分;研讨组护士的操作性评分为(96.88±4.57)分,理论性评分为(98.59±4.91)分。研讨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士的带教能力比较
管理前,两组护士的带教能力差异不明显(P>0.05)。管理后,对照组护理部护师的评分为(79.58±1.84)分,带教实习生的评分为(76.52±1.26)分;研讨组护理部护师的评分为(94.23±3.49)分,带教实习生的评分为(92.18±3.35)分。研讨组护士的带教能力评分也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层管理主要是以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分层培训指导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使年轻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进步,提升科室总体的专业护理水平[5] 。分层管理可以使每一位护士人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教师、学生的角色效果,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对妇产科的管理起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本文中,对照组护士实施一般的管理形式,研讨组护士则实行分层管理的形式,其;效果大相径庭,可以知晓:研讨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讨组护士的带教能力评分也比对照组高(P<0.05),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言,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使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且还利于护士带教能力的养成,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大力推崇与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7):18-19.
[2]吴彩霞,袁裕龙.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1):71-72.
[3]丁戈.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7):10-11,16.
[4]盛婵.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39-40.
[5]马娟葛.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