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增强受众意识的策略
王巧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巧云,.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增强受众意识的策略[J]. 新闻传播研究,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5.
摘要: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对新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新闻的编辑,并且对新闻的传播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编辑能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才能快速吸引读者。因此,本文基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受众意识;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5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受众需求中的受众指的是各类信息传播的终端,即接收信息的对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众接收信息的范围在不断延伸。从宏观概念上来看,受众是体积庞大的一个集合体,而从微观概念上来看,其是由一个个社会主体组成的。受众需求指的是对商品所产生的购买欲望,而由于受众具有数量多且分散的特点,使得受众需求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于新闻而言,只有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才会选择接受。所以,受众是否接收直接对新闻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编辑能力,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否满足受众需求。随着受众需求逐渐多元化,新闻行业要想长远稳定发展,就要注重观察受众的多角度需求,依靠大众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增强受众意识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强化受众意识

新闻编辑要认识到受众心理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作为新闻编辑,精准把握受众心理,是强化受众意识的重要策略。

一方面,编辑必须“换位思考”。强化受众意识,这里的受众并非指单个的受众,而是群体受众。新闻传播的受众群体规模非常大,涉及社会各个层面,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新闻偏好也会有明显差异。由于受众的口味不尽相同,在选择新闻题材时,要重点关注目标受众群体所关心的话题,既要报道受众群体普遍关心的新闻信息,也要报道个别受众关心的新闻信息。所以,强化受众意识,要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换位思考”。对新闻编辑来说,“换位思考”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全面,在宣传新闻事件时,能最大程度地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换位思考”就要求其了解不同受众的偏好,给受众传递有价值、有温度的新闻。

另一方面,新闻编辑应当注重细节。受众群体对电视新闻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内容、新闻节目的播报时间点、新闻节目的字幕、探讨的话题,都可能影响受众的选择。新闻节目(栏目)的各个细节,都会影响受众意识和行为。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设置、字幕设计、播报语言、画面摄制等细节上,要充分尊重受众意识。当新闻受众意识得到充分尊重时,新闻编辑就能挖掘到更多受众关心的新闻,报道更多与受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事件。

(二)多样化开展新闻编辑工作,铸牢受众意识

对受众而言,新闻内容、新闻载体与新闻呈现形式都会影响观看新闻的积极性。单一的新闻编辑模式非常古板,已经不能适应融媒体发展的要求。新闻编辑要率先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把握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趋势,实现新闻编辑排版的多样化。新闻编辑要对新闻编辑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拉近新闻节目与受众的距离,使新闻风格符合受众审美需求。

第一,新闻编辑不能固守成规,而是敢于尝试新手段新方式,打造全新编辑流程。

第二,杜绝同质化、无趣味性的新闻,新闻编辑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闻的画面、特效、字幕、解说等各方面添加受众喜欢的元素,勇于创新。

第三,对电视新闻的编排模式也要作出创新,不要将多条新闻内容随意拼凑堆砌起来,而是按照新闻主题的重要性与受众群体的观看习惯进行编排,以突出宣传报道意图。尤其是地方时政新闻节目,一定要改变原有的编排模式,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安排新闻播出顺序,使新闻张弛有度。

(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实践受众意识

让大众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在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受众和媒介的互动是非常关键的。换句话来说,新闻报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是非常核心的内容。新闻传播的理念也不断从过去媒介的主体向受众主体的方向不断转变。新闻报道对于大众参加新闻活动的权益变得更加重视。因此新闻媒介需要制定出具有很强互动性的新闻传播方式,从而大大提升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说,这类新闻报道往往更加符合受众实际生活,会受到很多受众关注,不仅如此,还可以给大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指导,因此,这样的报道都能够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具体点说,新闻报道需要设置好相关的问题,让受众能够针对某些问题展开思考与解答。新闻报道需要通过大量的方法带领受众步入到感兴趣、且能够积极思考的情境中,如此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所以说,在其中添加某些富有人性化的内容,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受众。

如新华社视频报道《习近平七到晋江》通过讲述“晋江经验”的提出背景与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的故事,展现晋江如何从草根工业起步,发展为充满活力的中国县域经济的样本。视频通过当年见证人的视角,亲切回忆习近平七到晋江视察调研的经历。视频构思以习近平第一次下晋江所去的陈埭镇四境村切入,由点到面,生动地展示了习近平七到晋江,推动晋江经济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稿件播发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腾讯、网易、澎湃、新浪等近300家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广泛转发,总播放量达上千万。

三、结语

新闻编辑与受众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编辑为广大受众服务,为受众精心编排媒介内容,满足受众需求;而受众又为编辑所在的媒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对编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反馈。二者在这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编辑应在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之间寻找契合点,关注受众的内在需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构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更要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做好把关人。受众也不能任由一些新闻编辑策划错误新闻所引导,而应提高自身素质,明辨是非。这样,新闻编辑工作才能越来越好,受众需求也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参考文献

[1] 张剑. 新媒体环境下广电新闻编辑适应受众多样化需求探析[J]. 新闻文化建设, 2022(6):3.

[2] 房燕燕.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受众思维[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007):000.

[3] 王艳艳. 受众需求角度与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 视界观, 2021, 000(014):P.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