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业与双减
课外作业的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对上课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的基本手段。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科学合理的课外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其思维,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其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外作业数量多、形式单一、设计性不强等弊端。大量的课外作业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大负担。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业压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文件中,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要求,即“双减”政策。[1]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双减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设计中减轻学生的作业数量,更是要求要从作业设计上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优质的作业设计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双减为背景,探讨作业设计的优化措施。
二、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
1、 作业的分层性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之上还要关注个别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2]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既要总揽全局,了解全体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平均性,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别性。教师应树立起分层布置作业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兴趣给学生布置最适合于他们自身的作业,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教师可以将作业的难度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型、拓展型以及创新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够完成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基础型作业可以着重于课堂语言知识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获取、梳理语言知识,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拓展型训练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之中对于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而创新型则进一步加大难度,在作业设计使加入更贴近于生活的情境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应用其推理、判断与创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身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what’ s the matter?”中,单元作业可以设计为:基础型作业:根据语境利用本单元的单词填空,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画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大意等;拓展型作业:学生六人一组,以医院为主题,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自主编写一出5-10分钟的看病小短剧。创新型作业则可以设置为思考辩论题: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有人倒在路边,“扶”与“不扶”成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遇到有人突发疾病倒在路边你会选择扶还是不扶?如果选择扶你会怎么做?请写出你的选择及理由。
2、作业类型的多样性
影响作业设计好坏的除了作业设计的内容之外还有作业设计的结构。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巩固上课的知识所学过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未来的课程安排做准备。因此在中学教学之中,大多数教师都较为偏向纸质类的书面作业,其中又尤以考察语法知识点的作业以及题型训练为多。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打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除了书面作业外也可以布置一些视听作业、口头作业、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多种作业,以实现课堂知识延伸、拓展与运用等多种功能。并且,教师也可以与一些学生一起设定作业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于作业设计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交际实践型的作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英语第一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在本单元的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进行采访活动,采访前提前做好采访表格,采访本班及邻班学生的假期活动,采访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汇报。
3、作业的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还处于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的阶段,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成为英语学习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迫的填鸭式学习。[3]作业的趣味性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思维品质的发展。有趣的作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地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发展其思维能力,尤其是推断、批评、评价、创造等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于作业的趣味性,化单调乏味、枯燥无趣、单一老套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生动有趣的作业。作业趣味性的提升,本文认为主要可以考虑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第二,作业设计的情境性。
4、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2]在作业设计上也应是如此。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再以考试为导向,培养做题能手,而是以素养为导向,培养能够终身学习与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业也要突破传统的做试题、抄写、背诵等单一形式,强调作业的设计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实现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在本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附近的一些服装店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这些服饰店的价格,观察这些店员的一些语言特点,并根据这些观察所得设计出自己服装店的英文版价格清单及店员的常用语言表。
5、作业设计的信息化
在21世纪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无疑也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新兴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给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和手段,以及多种模态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应关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和途径,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同样如此,教师可以搭建多样化的网络平台,辅助学生完成英语作业,促进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网络渠道布置多样性的作业,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许多现实生活中很难完成的或检测的任务。
例如通过线上的方式,在一些网络学习平台上,经过程序系统的示例,跟读,评分,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得最大限度的练习与反馈。当然,教师也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一些弊端,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安全,防止完全以机械替代人工批改的现象。
三、 总结
“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的潮流和要求。在减少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既要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学的挑战,更是对教师的挑战。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在新的政策的引领下,改变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单一、枯燥、传统的现状,注重作业设计的分层性、多样性、趣味性、实践性以及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吴云开,陈惠莉,林鉴,林玉琴.“双减”目标下初中英语思维型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2021(37):47-5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秋圻.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一个初中学生谈老师的作业设计[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