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张国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国茹,.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174.
摘要: 创新从改变思维开始,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只有改变思维方式,突破思维瓶颈,跳出惯性思维,才能创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立足数学课堂,开展创新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涵育学生的创新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学思维;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174
基金资助: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能动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旨在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与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思维,促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创造性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教师要有创造性地教,学生要有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创造去推动学生的创造,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创造性问题与创造性情境的有机融合。能够引发能动思维的问题情境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等特点,是生活现实中的事例或场景;是客观世界中的现象或问题;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或经验的问题;是可感且可知的、可望且可及的数学现实问题;是生动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是具有数学味道、富含思维含量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创设了生活化情境。小马和妈妈周末去公园游玩,小马看到公园新增了两种游览车,一种是方形车轮,一种是圆形车轮,他觉得方形车轮的游览车挺好玩,就拉着妈妈去体验一下,没想到车子上下颠簸,有点不舒服。于是,他换乘了圆形车轮的游览车,坐在上面一点也不颠簸。有趣的场景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方形车轮的车子会颠簸,而圆形车轮的车子不颠簸呢?创造性问题情境融生活性、情感性、形象性、问题性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为创新思维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条件。

二、打破认知平衡,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它与集中思维相对,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方法,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发散思维的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容易产生独创性的想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弱的人主要是缺乏发散思维,他们的思维比较封闭,思考问题通常不懂得变通。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新颖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发散思维的翅膀,有了想象,思维才会向四周扩展,观念才会发散到各处。想象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切入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抓手。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人,其思维会活跃发散,容易跳出思维框架,遇事会变通,另辟蹊径,生成创新性想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激励和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辩论质疑交锋,训练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批判性思维立足事实证据与逻辑推理,它具有独立思考、区分不同点、建立联系、系统严谨、分析评估等特征。批判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解释、推理、评价。批判思维不是一种纯否定,还具有建设性与创造性,它是为了寻求最好的替代性策略,可以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批判性思维能够让人独立思考,避免盲从。现在部分学生容易受别人思考的影响,对别人的观点盲目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批判质疑他人的观点,这也是导致创新思维退化的主要原因。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创新、发现新问题和构思不同的解决方案。

四、迁移变式训练,磨砺求异思维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新就是具有求异,做到与众不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够突破常规限制,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勇于寻求变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求异思维是一种独创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具有求异思维者善于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求异的勇气,敢于说“不”,说出不同观点,说出不同做法,勇于迎接挑战,挑战权威,挑战他人。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变换方法解决问题。类比迁移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题型及解答方法进行类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问题解决中,拓宽学生的思考维度,提高学生应对变化的能力。变式是变换事物或问题的表现形式,迁移是求异思维的基础,变式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关键。如果说迁移是一种模仿,变式则是一种创新,变式是在迁移的基础上超越,在触类旁通中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迁移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开阔性,教师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奇思妙想等形式的练习,以磨砺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想得活、想得开、想得妙。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在新授结束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笔者设计了多种变式练习。如将例题中的逆时针旋转90°改变为顺时针旋转90°。笔者还设计了一道一题多解,把图形从位置一变为位置二,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旋转方法。原题的变式,以及开放式问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同伴互动协作,学会合作思维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都说人多主意多,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创新往往在合作中诞生。创新思维有时是一种合作思维,是诸多不同观点的碰撞,是多种思想的凝聚。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思维容易僵化,很难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多互动交流可以分享观点,可以讨论碰撞,可以交换思想,甚至可以擦出思维火花,生成新的思维,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部分学生缺少合作意识,常以自己为中心,不喜欢与他人协作互助,遇到问题只懂自己苦思冥想,不喜欢请教他人,这样的学生缺少合作思维。“我们身处同一片森林之中,我们就是森林。”合作让自己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使自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合作可以丰满自己想象的羽翼,让自己的思维飞得更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在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习主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促使学生进行互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推动了实践创造,合作讨论中还诞生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有的学生“折一折、拼一拼”,还有的学生“剪一剪、拼一拼”。同伴之间的互动协作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促进相互之间的碰撞,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助推创新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是创造的起点,问题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思考源于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是创新教学的重要方法,问题情境是问题与情境的结合,将问题融入情境中,发挥情境激发情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情境的直观效果,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提高问题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

参考文献:

[1]梁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5):12.

[2]凌云.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J].安徽教育科研,2021(17):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