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并不只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对特定时期中某种特殊现象的忠实反映。研究处于动态变化与发展过程中的流行语,有利于理清社会跳动的脉搏、梳理社会变迁的脉络。“内卷”的逐日升温,其背后潜藏着深刻的语言价值,承载着独特的社会语用功能。通过分析“内卷”在自身生命周期中,不断衍生而出的丰富而实用的语料可以发现,“内卷”涵盖了折射社会现实、促进产品宣传、释放心理压力社会语用功能。
1.折射社会现实
“在社会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与社会心理都呈现出纷繁景观,话语的表意实践也在一定程度契合着大众心理。在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与社会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内卷还是躺平,都成为了对当下时代与社会现状的文化阐释。”[1]“内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反映群体思潮与社会嬗变的敏感神经,彰显出青年群体在竞争中不断突破自我,拓展自身发展边界的价值取向。
为了更直观的研究“内卷”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笔者借助新华网、人民网等语料库,从官媒中筛选“内卷”的相关新闻并统计出42个高频的关联实义词汇,利用Python实现对这些词汇的可视化分析,制作出官媒中“内卷”的关联词云图。与从微博数据库中提取的“内卷”关联词云图进行对比,从双视角分析“内卷”在官媒和自媒体呈现的共通性。如图1、图2所示。
图 1官媒中“内卷”相关高频临近词汇 图 2微博中“内卷”相关高频临近词[2]
通过对比图 1、图 2,可分析出“内卷”在官媒和微博中的呈现具有重合性,譬如,“工作”“教育”“竞争”和“焦虑”等。这些重合的高频临近词汇实际上是对当今社会动态的贴切阐释。“其外在看似呈现为一种跨行业、跨领域甚至跨年龄的焦虑,内在却是对阶层固化和行业桎梏的关注与抵抗,以及对更为开放系统的诉求,本质是青年群体对自我话语权和发展权的争夺。”[3]譬如,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企业另辟蹊径,突破传统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职场人面对日渐提高的职业门槛,利用空暇之余看网课、报辅导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自我搭建更高的就业平台;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与创新性的教育改革方案相契合。
2.促进产品宣传
“网络流行语具有新时代和潮流的气息,可以传播最的产品信息和新趋势。”[4]现代商业媒体深刻洞悉大众的消费心理,充分挖掘流行语潜在的商业价值,逐渐将其融入新产品的宣传标题中。营销商利用“内卷”这一简洁醒目、熟知度高、时尚性强的模因词,形成了新媒体的营销模式,能够集中传达产品的新信息和新趋向;且营销方辅之以吐槽式的表达方式,迅速拉近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激发群众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对新产品的推广与营销。譬如:
(1)打破硬件内卷,荣耀Magic4系列全能智慧旗舰国内发布。(2022年深圳新闻网)
(2)冷冻速食有多内卷?(2022年新浪微博)
例(1)利用“内卷”为传统的新闻标题注入新鲜血液,客观叙述高端旗舰机中硬件的相互竞争状况,以此凸显“荣耀Magic4系列”手机在系统、性能和隐私通话上的全面升级,于潜移默化中对消费者进行思想灌输,提出选择该品牌的合理建议;例(2)中,微博大V博主“零食少女”巧妙地将原本形容社会群体竞争状况的“内卷”过渡到速冻食品上,即拓宽了“内卷”的适用范围,又定义了其竞争的行业边界。该博主不仅创造出可供网友探讨与互动的热门话题,而且结合趣味性的视频,通过对比多个商家的冷冻速食,达到“捧一踩一”的效果,于无形之中向网友推销了某些快餐店和速食工厂。
3.释放心理压力
“网络流行语是在迎合减压宣泄等心理诉求中产生和盛行的,其既表达了网民对社会现状的普遍关注和基本评判,也体现了网民的另类表达和情绪宣泄”[5]。匿名化的社交平台拓宽了大众表达自我立场的范围,“内卷”则成为了网络空间中个性张扬、情感抒发的产物,蕴含复杂的个人情绪,如焦虑与郁闷、讽刺与调侃、幽默与滑稽等。由此看来,信息化时代无疑为网友提供了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与缓解自身压力的有效途径,譬如:
(3)“新一代00后的命运:大学生活网课度过,考研高分内卷……”(2022年新浪微博)
(4)“我从现在开始天天吃葡萄,以后我的孩子眼睛就比其他人的还大,卷死他们。”
例(3)中,随着2022年考研国家线的公布,不少网友借助“内卷”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评论,以示自身对“教育内卷化”的愤懑,生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即郁闷与焦虑相交织的迷茫感、对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相重叠的复杂心理。例(4)中,网友跳脱出新媒体对“内卷”的固化阐述和刻板印象,辅之以夸张搞笑的肢体语言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面部神态,打造了幽默风趣的人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其反映的心理状态由最初的讽刺调侃转向如今的幽默滑稽,思维方式也由最初的呆板机械转向如今的包容开放。同时,社会群体破除“内卷”茧房,也意味着在重压之下,大众能够通过流行语,在虚拟自由的网络平台中,寻求到有效的心灵解压方式和压力调整机制。
总结:
基于“内卷”的社会语用功能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流行语的正确引导,应坚守以下原则:首先,创造理性自由、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为群众提供释放内心压力的渠道;其次,增强个人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通过群众监督坚决抵制庸俗用语,拒绝流行语对现实的扭曲;最后,学会在网络时代中接纳自身的身份,则是与焦虑和解、自我价值提升的生活哲学。
参考文献:
[1]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5-13.
[2]陈烛.觉醒与突围:网络流行语“打工人”和“内卷”的话语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711:6-13+34.
[3]华见,杨茜.“内卷”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反思[J].现代交际,2022(04):92-98+123.
[4]岳好平,黄钰涵,刘培培.从模因论视角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用功能——以“确认过眼神”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3):141-143.
[5]唐铮,丁振球.认同与宣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与引导建议[J].编辑之友,2022(02):84-90.
作者简介:
彭娜(2001-),女,汉族,湖北省恩施市人,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丰青青(2001-),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