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问题探究
当前,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会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兴趣未能被充分激发,主体性欠缺。在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主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些体育知识与动作,其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主体性更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以及机械。社会上的一些人认为体育教学是初中课程中简单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自身也认为这一课程比较轻松,从心理上不重视,导致在教学时准备不充分,形式单一或者内容简单,都使得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也比较低下;最后则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形式比较枯燥,学习氛围沉闷。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应用到体育教育教学中,传统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亟待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运用新颖、现代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助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任务上,并根据教学任务来对学生开展简单的体育锻炼,并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一些单一的体育教学也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同时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来创设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视频,比如: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让学生来更为直观的观看那些和自己年龄相同的运动员是如何进行体育比赛,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相关知识的多样性。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来逐一开展体育项目的技巧教学,并告知这项体育活动的危险之处,这时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的进行体育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的掌握运动技巧,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其开展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开展体育讲座,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在当今社会时代发展过程中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导致年轻人形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运动的意识,例如: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一天完成后回到家就开始的平躺的日子,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有时心血来潮进行锻炼,但由于动作的不规范,常常会发生肢体扭伤的情况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使年轻人越来越不想运动,从而就会使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下滑。中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希望,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所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开展体育讲座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讲座时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问题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积极想要参加到体育运动锻炼当中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例如:教师在开展足球讲座时,其可以对足球的发展背景进行讲述,然后对足球的规则、技巧进行讲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也能在家中时刻关注足球比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创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由于学生的四肢配合协调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对于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因此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就可以创设新的体育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比如:对于800米跑步时很多学生都坚持不下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接力比赛的跑步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等到学生的身体素养有一定的提高后,教师可以逐渐减少接力赛的学生人数,让学生进行800米的比赛,这样学生的体育能力就会有相应的进步,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四)采取多元评价,进行正向引导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取阶段性的统一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容易用一个“标尺”限定学生发展或者是忽视弱势学生。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标准,从而进行精准评价,使得所有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得到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贯穿到课堂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情绪以及其锻炼的效果及时跟进,及时评价。对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思想灵敏、肢体灵活、表现力强、动作标准规范的学生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不断挑战难度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那些不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寻找其不爱体育运动背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与引导,让这部分学生渐渐爱上体育,释放天性,参与训练。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是对初中学生培养的新要求。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平时教学实践中,除了落实新课程标的要求外,还要注重如何从传统体育课向新课程的过渡。同时,要正视阻碍新课程标准发展的原因,正确看待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问题,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素养的练习、思想观念的提升,来应对新课程教学的变革。在实践中,探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改革,摒弃当前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体育课现状,力求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要求指导下,改变体育课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严.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7(56):119-120.
[2]韦星利.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0(27):72-73.
[3]毛振明.近2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回顾与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