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般概念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起源于中世纪,这一时期的博物馆以保存、研究为目的,而当时的博物馆只是单纯作为陈列珍贵的艺术作品的地方,其发挥的作用就是仅仅是供具有身份的人进行欣赏与观赏的用途,也就是说在当时博物馆具有很少的教育用途,教育功能并没有凸显出来,而转机出现在1869年,美国曾经兴起了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科技博物馆,这一博物馆的出现为全球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而这之后,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就作为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才能够实现对于社会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充分认识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世界博物馆不断建立博物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发展,国际博物馆学研究中,由物的保护转向了对物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探索,由收藏转向知识文化的传播与教育,这与以往的博物馆开设的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一直以来被忽视的社会功能成为当今博物馆的重要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前进发展的需要,博物馆通过陈列一些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丰富内涵的展品,来经过工作人员的研究发明和讲解员的讲解来为人们提供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使得博物馆具有更强的真实性、直观性和科学性,通过博物馆来进行自然科学、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的教学培养公众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多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在博物馆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知识的学习,回顾历史等,这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第二课堂,也成为了民众自我学习和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展
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在最初没有进行细分,就是全社会的居民都可以借助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的功能,因此在面对社会大众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就需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尤其是针对博物馆的解说工作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需要从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就需要从心灵中充分的理解前来学习的人,就能够以社会大众的角度进行解说,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识,从社会大众的角度去开展解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就能够在解说的过程之中,充分吸引大众,并让大众被解说的内容所吸引,让大众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之中受益匪浅。对一个博物馆讲解员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职业操守,博物馆的解说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储备以及优秀的职业道德、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说员需要将博物馆中的展览品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的经验紧密结合,就能够将博物馆展厅内的历史文化的内容与底蕴传递给社会大众,就能够使他们在聆听讲解的过程中,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采取有侧重点的讲解方式,利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让大众群体身临其境,深刻了解文物背后隐藏的意义与意蕴,这样才能更容易达到启发社会大众的宗旨与目的,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4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措施
4.1 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挥取决于社会群众对于博物馆的需要程度。博物馆需要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引领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博物馆,理解博物馆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也不能“作茧自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是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积极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到博物馆中来进行欣赏和学习。
4.2 陈列展览作为教育手段
博物馆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陈列展览,这也是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陈列展览,教育内容是其中的文物古迹,结合声音、灯光等设备,在博物馆中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针对社会群体进行直接教育。好的陈列展览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自身的形象。博物馆可以定期开展临时展览活动,成本消耗比较少,也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满足观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方便博物馆的自由发挥。想要开展临时展览活动,一定要深入了解社会群众的内心精神需求,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即使通过陈列展览针对群众开展教育工作。
4.3 讲解员是重要的中间桥梁
通过陈列展览,人们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和知识点,还有很多是陈列展览不出来的信息,需要进行陈列讲解,加深群众对于陈列展览内容的理解,提升观众的参观积极性,并获得更多的收获。在陈列展览讲解过程中,要熟悉自己要讲解的陈列内容、展览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成为陈列展览和社会群众之间的桥梁,帮助群众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通过好的陈列讲解,可以弥补在陈列中无法全部展示的内容,对观众开展深刻的思想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出高素质的宣传教育工作团队。博物馆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内部讲解员参与其中,强化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掌握更多的讲解技巧,提升讲解水平。
4.4 提供完善的服务
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博物馆在面对社会群体是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而不是经济利益。在博物馆工作中要具备为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顺应公众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公众要求要具备行李存放室,这一要求非常合情合理,很多群众都是外地来进行博物馆的参观和欣赏,因此可以设置专门的区域存放包裹,并常备中暑药物、晕车药物等基本的医疗品,并及时的更换和维修在博物馆中的相关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参观欣赏环境,引导群众更加轻松愉快的在博物馆中进行参观和游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和周到的服务。
4.5 强化青少年教育工作
在博物馆中有很多都是跟历史文化、文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此受到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选择带领学生进入到博物馆中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督促青少年更好的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把内部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衔接在一起,建立青少年博物馆学习机制,让传统的文化进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衔接,能够把学校和博物馆的教育优势都利用起来,完善青少年自身的知识体系,为青少年拓展学习视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博物馆还能够为教师提供自我成长的平台,通过参观学习弥补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教师积累更多的文化和经验,完善教学资料的内容,让基础教育工作开展更加具体和完善。
结语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如何更好的发挥出来,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丰富展览内容,“接地气”的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水平,才能推进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