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李青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青蓉,.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均降低,且观察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781,P=0.02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7.5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384,P=0.007)。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介入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值得在护理领域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占所有脑卒中约80%,又称急性脑栓塞,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组织正常供血不足[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更易诱发[2]。该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日常生活中头晕、短暂肢体活动不灵等,患者没有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发展为口角歪斜、饮水呛咳,严重者可偏瘫,缺血性梗阻的面积过大可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对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采取的介入溶栓治疗,手术治疗之前需要严格排除禁忌症,若患者超过了溶栓治疗时间窗则需要进行抗凝治疗[3]。溶栓治疗是一种关于血管介入技术的介入治疗,具有安全、高效、成功率高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单一,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分析,没有制作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做出不同的具体护理,从而影响介入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应该采取合理的、高质量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颅脑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资料不全患者;④依从性差患者;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⑥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采取随机数计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6.12±5.88)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6.87±5.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4h内以及排除溶栓禁忌症患者,按照0.9mg/kg,一分钟内静推10%,剩余90%在1h内微泵泵入阿米替普。在使用阿米替普是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5min进行神经功能检查。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做好术前护理,做好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指导;②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内容,包括用药指导、注意事项等;③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专项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护理内容并完善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注意饮食清淡,低油低盐,切忌辛辣、刺激食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便秘。②术前指导:在介入治疗手术前给患者讲解此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步骤,让患者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溶栓手术,减少患者对溶栓手术的抵触心理,多给患者讲解溶栓手术成功案例,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一对一疏导,帮助患者克服介入溶栓的恐惧、害怕心理。术前让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训练,以便术中更好的配合医生,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③术后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增强日常生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站立等简单动作。护理人员给予术后成功患者足够的关心,同时嘱咐家属多留意患者情绪变化,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康复医师制定的个性化功能训练方案,协嘱并监督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坚持做功能训练,出院后随访,及时发现患者问题并解答患者疑问;④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做好病房消毒以及患者清洁等,对可能出现的误吸、泌尿感染等情况做好预防,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3.1神经功能评分 护理前、护理后以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总分42分,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该量表评分就越高。

1.3.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3护理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包括交流沟通、护理水平等内容,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频数(百分数) [ n(% )]表示;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均降低,且观察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x̄±s,分)15.png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781,P=0.028)。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16.png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7.5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384,P=0.007)。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17.png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排名在第3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神经内科疾病[5]。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打击,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该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减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介入治疗,溶栓手术作为高效、安全、并发症少、副作用少的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不过,溶栓治疗需要结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才能发挥介入治疗的最大效益,给患者带来最大疗效。传统护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安抚了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了患者心理负担[6]。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存在过于流程化、机械化的缺点,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根据患者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具体性的护理干预,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发生率高[7]

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支持下,不断优化、不断发展的新型护理方式。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具体化护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8]。根据具体护理方案的制定,该模式下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具有明确的时间性,护理程序也具有规范性,在生理和心理两大板块给予患者高效的护理。在心理方面,针对性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悲伤、难过、抑郁等不良情绪,主动去理解患者,了解患者的顾虑和担忧,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集束化护理也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利于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9]。在生理方面,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体力、心肺功能等情况耐心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督促患者坚持吞咽、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等早期功能锻炼,对偏瘫患者做好皮肤管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通过高效的护理模式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0]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抑郁、悲伤等不良情绪。主动去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引导患者用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1]。还说明了集束化护理可以通过针对性、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效率,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以及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状况,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医学领域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燕,张惠,方雪晴.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44(02):187-191.

[2]张金利,徐明月,钟琴,查海锋,桑穆惠,安德连.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防误吸多学科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33(11):1379-1382.

[3]冯靖雯.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35(04):983-985.2022.04.08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5]陈俊琳,杨顺丽,代雅如,张雪,熊礼娟,汪茂珍.集束化护理在降低神经内科脑卒中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名医,2017(07):117-119.

[6]曹丽华.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江苏科技信息,2017,39(06):51-53.

[7]郑岚岚.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8(32):227-229+233.

[8]闫静.集束化护理在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2(19):152-155.

[9]尹海霞,苏莎,邓晓敏.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7(05):860-861.

[10]邹静,余晴,徐玲峰.集束化护理结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8(22):256-259.

[11]和意娴. 集束化护理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