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上了教育议事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教学十分重要,德智体美劳本应全面发展的今天,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发展,大力促进初中体育素质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
健康的体质促成健全的思想、良好的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发展,这一大前提得有健康的身体。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体育不但是劳动及学习的基础,还是身心发展的基础,从这一角度而言,如果体育教学缺位,那么就无法确保学生学习以及身心的发展,学校教学也会陷入很大的困境之中,这样便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开展。体育既可以实现学生身体的锻炼,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助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乃至学业的进步,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革新提供动力与源泉。
(二)体育教学发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双方发展,恰恰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形成双面影响,使学生成长为体格健壮及灵敏聪慧的接班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在心理素质和优良品德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与竞争等能力,极大程度的健全了学生的人格。学校体育具有超越其他学科的优势。体育对学生爱国情操的陶冶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健全的心理发育与健康的体魄密切相关,在学校教育中要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作为发展基础。如果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工作产生缺失,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德、智、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局限,这就导致无法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看上去是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实际上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并切实做出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因而学生不想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运动原始的快乐,只有运动技能的压迫与规矩的束缚。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感受和体会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掌握日益更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以不断给学生传授充足的知识,使其树立起终身的体育意识。
(二)完善教学内容构成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爱上体育活动,让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课内还是课外,发自内心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内心的充实感。游戏作为课堂中的一个教材内容,它还应和每堂课的主教材相呼应,在游戏中巩固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具有一些新的动作内容。因此要巧妙地设计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能有效的运用所学到的技术动作,起到强化动作的作用。这样做即达到了巩固复习刚学的技能的目的,又进行了身体素质的锻炼,还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拼搏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
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学生自我本真的教学,学生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初中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初中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应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采用学校分班教学,而采用一学年或者一学期的方式,按照学生意愿和要求,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体育项目,进行自选分班学习。但是初中在教学内容上不光要有学生喜欢的项目,还要安排广播操和中考体育三项加试的内容。
例如:初一年级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不能局限于传统项目,学生也可自创体育活动,只要玩的开心,并从中收获即可。还要教授广播操内容;初二、初三年级也可像上面初一特色项目安排一样,但也要除了教授这些自身的特色项目外,还要教授中考体育三项加试的内容。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甚至厌倦体育课程,不仅使得学生本身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与培养,而且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大大降低。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在口头上说一说,而应该在课堂上做出来,充分体现出与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与运动现状。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采用启发、诱导、情景式教学方法,相对应的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尝试等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变成课堂小主人,并积极向老师请教,乐于与同学分享体育快乐,教师成为学生的领航人,让学生自由在天空飞翔。
(五)丰富学校体育项目
初中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在体育课的基础上,可以有所变化,特色项目可以增多,不用再统一教授广播操和中考体育三项加试的内容。分项目学习时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打破体育课上的班级分班,以年级分项目兴趣社团,聘请著名体育教师或者外聘教练进行中华传统特色项目教学,也可让高年级学生自己选择教学组织手段,教师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为以后参与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三、结语
体育不仅促进身体素质发展,对智力发育也存在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及审美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体育在整个体育教学部分有较为独特的位置,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是塑造学生良好体育知识、技能框架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应在政策的引领上要乘势而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发展,大力促进初中体育素质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赖祥.浅谈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J].当代体育科学,2021(84).
[2]范庆生.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