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规划与中国开放发展具有紧密关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外语教育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传统外语教学中其目标在于更多的与外界交流,借助了解外国文化,进而更好的学习与成长。随着国际化日益发展,我国已经从以往的向外部学习,成长为共同合作。新时代英语教育的目的则是立足于全球角度更好的理解中国,在与外国沟通中将中国文化与精神发扬光大。在此环境中应对英语教育进行重新规划与构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体系中,实现宏观战略目标。
一、外语教育规划的新阶段反思
(一)我国外语政策的历史性偏差,导致外语教育中缺失本国民族文化
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本国文化失语的缺陷,这一现象最早于2000年被光明日报报道所提出,在此之后我国学术领域及教育领域加强了对中国文化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与分析,对外语教育中重视外语文化学习忽视民族文化学习致使学生民族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进行了反思,为此专门针对外国教育文化失语这一问题出具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部分外语教育中却依然存在文化失语的问题,重视英语技能传授忽视德育渗透,导致文化失语问题没有透彻解决。为了能够在外语教育中发挥我国主语权,应做好全面外语教育规划改革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教育规划的研究。
(二)我国外语政策的战略性偏失,导致外语政策没有立足于为国家服务层面定位
我国在外语规划中,没有明确外语教育的战略定位地位,在战略规划中没有体现出对外语教育的规划。我国教育领域开展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战略规划中却没有体现出对英语教育规划的部署,致使外语教育脱离了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没有体现出外语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定位属性,致使外语教育与国家发展需求存在脱节问题,难以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应对外语教育政策进行重新规划定位,建立国家服务定位战略发展目标。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对外语教育进行重新规划与定位,将民族文化融入外语教育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外语教育规划的依据与原则。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外语教育规划的现实途径
(一)站在国家安全战略角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教育规划中
对我国外语教育进行重新规划,应加强对国内外语言生态的实证调查与分析,针对境外强势宣传与文化渗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外语教育规划导向,加强外语教育规划研究,加强对我国外语教育修订政策的研究力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规划进行全面考量。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应着重突出价值观的建立,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文化安全作为外语教育价值观建设目标。保证外语教育规划具有思想性、方向性,能够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注重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辱感、自信心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二)坚持源头入手,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与内容要求作为外语教育规划依据
对五育教育规划,需要参考标准规范等教育指导文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外语教育规划,应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将其中包含的精神与内容融入外语教学中,根据具体导入要求与标准作为外语教学规划依据,以此为外语教育规划明确方向,实现外语规划目标。进行外教育规划过程中应将服务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与宣传作为基本责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教育规范构建。
(三)改编外语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教材是开展教育的载体,教材内容的选择对于教育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应将其融入外语教材编排中,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教材中,以此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教学规划的目标。为此在进行外语编排过程中应积极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对当前外语教材进行修订与改编,改变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主导的教材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四)灵活设计教学切入点,挖掘现有教学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外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多种话题,将部分话题进行合理加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实现对外语教育的重新规划。例如在讲解“大学实用英语”中的“honestyPaysoff---诚信总有回报”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收集相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组织诚信话题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内容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水平。诚信是中国公民必备的良好品质,是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元素。我国孔子教育家认为“仁义是君子人格的至高境界,诚信则是达到仁义的基本途径”,由此可见做好诚信是接近仁义的表现。教师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话题中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立足于我国文化之上更好的理解他国文化。
(五)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教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教师是开展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决定了教学成效。要强实现外语教育重新规划,实现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入,应保证教师了解本土文化与历史,同时具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的意识。进而加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在课堂中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灵活融入英语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将英语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与传承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成为富有爱国精神的有志青年,实现外语教育目标。
结束语:总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外语教育规划,应基于我国战略发展角度及外语学科发展角度进行考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与标准进行外语教育规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内外兼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宋歌. "外语教育规划的反思与重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科学家 3(2018):5.
[2] 袁榕.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的理性审视." 民族教育研究 4(2020):5.
作者简介:
吴春兰,女,汉族,云南宣威,1986年4月,工作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云南省曲靖市,硕士学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区域国别研究,泰语教育教学、泰国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