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学练赛”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曾宪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宪红,. 初中体育教学“学练赛”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8107.
摘要:
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只有建构初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为基础,采取多种组织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在不同的场所建构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运动意识,保持终身运动的习惯。在建设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路径,完善评价标准,让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符合时代要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8107
基金资助:

一、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质含义

(一)“学练赛”中“学”的含义

在“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方面,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问题,制订清晰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习得的知识或技能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标。为了避免学生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体育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爱好等设计教学内容,加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情景导入、多媒体教学、学生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应明确学生“学”的目的是掌握单一的身体练习,但“单一的身体练习”并不是单个体育动作或技巧,而是一项身体练习,包括单个动作和多个单一动作的组合。

(二)“学练赛”中“练”的含义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单一的身体练习即为完成一项学习目标。在“练”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组合练习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我练习能力。教师在设计“练”这一活动时,必须结合学生不同的练习需求,在单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体育活动进行训练,以增强单一训练的练习效果[1]。“练”这一环节是基于“学”所衍生的,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学练赛”中“赛”的含义

体育教育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要学习手段,学生进行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掌握体育动作、技术等,更在于强化自身体能。比赛和评价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增强“赛”的针对性、合理性和趣味性,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设计比赛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与层次,实现精准“学”

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驱动学生精准“学”。那新中考背景下学生的“学”如何明确化、具体化呢?一是明确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以及分值、权重。参照评分标准精准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要选择优势项目,忽略劣势项目,加强训练的针对性。三是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学习计划。学生针对自身情况,制订具体、可操作、可实现的初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如学生制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周训练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把掷球的远近作为训练的唯一目标。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中的动作规范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规则训练等都应当被纳入周计划。要使学生“学”的目标可操作、可实现,那么在学生围绕目标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指导与点拨就变得十分重要且必要了[2]。比如,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中的力量训练目标经常被学生忽略,而这一环节却是决定成绩高低的关键。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训练,为提高考试成绩打好基础。另外,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体育运动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着力挖掘体育运动的潜力,提升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如教师可对篮球运球绕杆往返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将学生篮球方面的能力分为A、B、C、D层,遵循体育运动循序渐进的规律,重视层级训练。精准的分层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让学生维系长期、有效的学习动机。

(二)精选学习方法与战术,实现高效“练”

“学练赛”一体化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练”。中考体育的“练”讲求高效。高效“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有助于学生把体育知识转化为体育综合素养,同时提升中考体育成绩。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运动能力的同时,首次提出培养学生的技战术能力。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只聚焦在技术上。中考体育“练”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战术,同时需要注重激趣[3]。“学练赛”的“练”要实现高效目标,教师就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持续“练”下去的动机。体育游戏是最常见的激趣方法,其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练”“乐中练”,这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课“练”的质量。基于足球运球绕杆考试,教师可以设计“打地鼠”“渔夫打鱼”“贴膏药”“穿越火线”“抢球大作战”“植物大战僵尸”“小熊搬家”等多种游戏,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游戏中训练。比如,在“小熊搬家”游戏中,学生被分成4个小组,每位学生手拿物品,通过足球运球绕杆把物品递送给对面的组员,组员再往回送,小组接力完成足球运球绕杆物品搬送。这种游戏化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又提高了足球运球绕杆练习质量。

(三)注重构建情境与体系,以赛促学促练

“赛”这一环节重在营造真实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训练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以排球对墙壁垫球这一项目为例,教师可设计排球对墙壁垫球周赛和月赛,按照每次比赛成绩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按照考试规则对墙壁垫球40秒,并在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教师以周赛和月赛的形式创设比赛这一真实情境,旨在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斗志与潜能,提升学生的排球对墙壁垫球成绩。周赛和月赛采取积分制,每个月对积分高的学生给予奖励,获得奖励的学生升级到更高一组参加比赛。体育教师可建立个人积分制,制订中考体育考试项目模拟比赛个人积分评分方案,每月根据学生在比赛中所得积分情况进行奖励,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

三、结语

构建体育课程一体化既要注意课程的温度和高度,还要拓展其宽度,使体育运动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02):36-37.

[2]陈先培.体育课“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建构[J].灌篮,50-52+56.

[3]李少新,高金洋,马立军.体育课堂中“学、练、赛”一体化的简析与实践[J].体育教学,2021,(5):21-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