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具有进展迅速以及起病急骤的特点,而且多数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凶险。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的概率相对更高,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目标,也很难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现阶段,临床上机械通气是应用概率较高的一种辅助患者呼吸的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来说,不仅能达到生命支持的作用,同时对于患者急救效果的改善也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切实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借助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在这一过程之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护理,使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得到有效降低,促进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有效缩短,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文章就具体探讨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用综合护理的方法所具有的价值,下文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7至79岁,平均年龄(64.3±2.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46至79岁,平均年龄(64.7±2.4)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尤其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的关注,尽可能地优化患者的住院环境,使得患者的住院环境能维持在温馨以及舒适的状态。患者在实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过程之中,要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配合,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之中,采用的为综合护理方法,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之上,要促进患者通气的质量提升,确保患者的气道能始终保持在畅通的状态。第一,要妥善固定患者的气管插管,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之中,要保护好患者的人工气道,尽可能地降低管道牵拉以及管道脱落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实际交接班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人工气道情况进行仔细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核查患者的气管插管深度以及气囊的压力。如果在患者不肯配合的情况之下或是患者的情绪比较躁动的情况之下,则需要适度的采取束缚的相关措施以及镇静的相关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发生概率。第二,要做好针对患者地吸痰护理。对于患者气管内部滞留的痰液,要定期实施吸痰护理,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以及准确,降低患者气道痉挛或是血压上升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身体内氧储备的有效强化。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护理之前以及吸痰护理之后,都需要适度促进吸氧浓度的有效提升,或者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借助密闭吸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如果在患者痰液较多的情况之下,则需要提升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的基础之上,为其进行吸痰的相关处理。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气道高反应的问题则需要将适量的利多卡因滴入患者的气道内部,之后再对患者实施吸痰处理。第三,要结合实际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温湿化护理,借助温湿交换器提升患者气道的湿润程度,有效落实针对患者口腔的护理,在为患者刷牙的过程之中,要尽量使用负压牙刷,清洗口腔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口洁素,尽可能地降低真菌感染问题的发生风险。第四,需要合理管理患者呼吸机的管路,定期针对患者的呼吸机管路进行更换,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机管路出现了污染的情况,则需要第一时间为患者换新,要及时倾倒呼吸回路内部的冷凝水,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问题的发生概率。第五,要做好针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由于患者在实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过程中,蛋白质代谢的速度相对较快,患者身体储存脂肪的能力也会相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呼吸肌的收缩相应的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要做好针对患者的营养护理,促进患者身体免疫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降低患者肺部感染问题的发生风险。如果患者自身存在无法自行进食的问题,则需要为患者泵注营养液,达到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目的,使得患者身体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促使患者身体的营养所需能真正得到有效的满足。第六,需要针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干预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做好预防的相关工作。在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基础之上,患者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强化预防,对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尤其是合理管理患者的拔管指征,尽可能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第七,需要有效落实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受到机械通气因素影响以及疾病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患者出现各种类型不良心理情绪的整体更高,因此,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尤其需要重点讲解机械通气的效果以及目的等,促进患者正确认知的形成。多为患者介绍一些以往成功接受治疗的案例,促进患者信心的有效强化,切实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
其次,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具体包括再出血以及肺部感染两个方面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d)表2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n(%)
3讨论
在医院的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整体较高,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这种疾病本质上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基础上而形成的结果,尤其是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过程之中,虽然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呼吸道通畅度的有效提升,但是,患者在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1]。因此,患者对于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要求也整体较高,这就需要在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切实加大指导以及监督的力度,尤其需要做好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2]。而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实际针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改善,但是对于一些病情比较复杂以及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来说,其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护理的质量以及有效性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积极地进行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模式的创新则十分有必要。
高血压脑出血不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危急的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在治疗中,如果无法实现妥当以及及时的干预,那么患者面临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残疾以及死亡的情况[3]。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伴随着我国开始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之中,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无论是对于患者本人、患者家庭,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庞大的压力。现阶段临床上在实际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清除血肿,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的情况,减轻患者血肿的占位效应。而在结束手术之后,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辅助对患者进行治疗,则能使得脑部血管的供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降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概率,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目的。但是,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之中,也非常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问题。对此,对于需要接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来说,做好人工气道护理十分有必要。要通过合理的进行护理措施的选择,使患者能得到妥善以及持久的保护。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融合综合性护理的相关措施,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得到有效的满足,兼顾患者个性化的护理要求,使得护理中所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能更多地体现出有效性以及全面性的特征。实际护理过程中,要使得患者的气道最大限度地维持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能长期维持在温湿化的状态,要做好针对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护理的相关工作,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对于相关的并发症需要做好预防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地强化,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有效改善,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而实现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从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结果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不仅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缩短。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问题的概率也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机械通气治疗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段。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护理的时候,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通过有意识地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融入综合护理的相关措施,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也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促使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都相应的得到提升,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实际借助机械通气的方式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的过程之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综合护理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护理效果的整体保证,临床应用价值整体较高。
参考文献
[1]梁进丽,罗凤珍,倪杨.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9(09):109-110+114.
[2]王丽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31-132.
[3]姚启红,钟双凤.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470-3471.
作者简介:杨蕊榕(第一作者),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