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意义
(1)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安全是保障生产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化工企业内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相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先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保障企业生产能够进行下去。近些年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其生产的危险性也在逐步提升,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将直接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1],进而也会影响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因此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提升管理效率
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下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此种模式下的管理强调细化工作的每个流程,通过采取专项化的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危险因素,不仅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能提升管理效率,进而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
(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是化工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而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能保障化工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进而能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通过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以起到规范生产的作用,通过强化安全生产可以减少化工企业在安全事故上的投入,能整体提升其他方面的生产效益。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1做好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分级
要想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防范,就必须从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分级方面入手,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从化工企业的类型来看,它的生产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的风险隐患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化工企业进行具体的了解,明确它的生产流程、生产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从不同的角度上对它的危险点、危险源、以及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解,作为安全风险等级分类的主要依据。其次,对于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来说,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当前的环境状态等进行整合,从而确定相关工作发生危险的概率。另外,在安全风险识别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它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做好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工作,根据风险点的位置采取不同的识别方法,确保识别工作的有效展开。再者,完成安全风险识别的工作后,有关人员需要对识别出来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分级,从而对风险问题进行定量和定点,为后续的管控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2]。一般来说,从安全风险的分级类型来看,主要包括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以及低风险,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化工企业风险问题的内容以及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同时,在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工作中,除了需要结合化工企业自身外,还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内容,严格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条例以及文件的规定。最后,再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后,还需要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化工企业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所有等级均可适用的风险管控措施,它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往往会与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结合到一起,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对化工企业的相关人员、制度等进行优化。针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且设置安全管理组织,对相关的方案进行设计,针对不可规避的风险问题,应该尽量减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对其进行预防,严格限制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日常的工作内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另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评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从实践经验中获得一定的进步。
2.2构建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救援及时,各项准备工作都能到位,需要针对以往的事故加以总结。总结经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及时形成应对方案,能够在生产事故未发生前,减少和阻止事故发生。应急预案针对的事件危险性较大,为了保证工作质量,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和方案,确保计划的周密性,以详细、完善的执行方案,确保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预案过程中,需要保证制定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还应保证方案的全面性,能够将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全部涵盖在内。保证预案中的内容简洁易懂,便于员工都能掌握具体内容。制定的预案需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定的预案内容应定期根据事故情况优化。必要时,还需要对部分预案内容进行较大改动[3]。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针对的安全生产事故,是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紧急行动方案,是关乎到企业生产安全,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因素。遵循管理原则,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咨询专家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根据救援过程不同阶段效果,建立效果评估测试,根据具体结果,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方案执行质量得到优化。
2.3完善应急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性,需要对应急设施进行完善,应急设施是保障应急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化工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急设施的种类要全面,具体应包括现场抢险物资、安全监测设备、医疗安全物质和安全防护物资。现场抢险物资可以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主要指防护服、防毒面罩等;安全监测设备主要指各种检测仪器,通过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测设置科学的防护措施,以提升抢救的安全性;医疗安全物质主要指各种医用品,包括纱布、绷带、药物等;安全防护物资主要包括各种防护服、呼吸器、消防器等。
2.4提高岗位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化工生产企业要立足员工岗位,讲求“以人为本、敬爱生命”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与每个岗位员工都密不可分。为规范员工在应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在重要岗位需要制作“应急处置卡”来指导和规范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编制应急处置卡片中需要根据岗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和特点,并分析岗位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及次生灾害事故的影响,结合事故后果反推出事故预防措施,简化编制成应急处置卡。对岗位员工进行教学培训,要求员工随身携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岗位员工可以根据“应急处置卡”上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处置、逃生避险和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其随身携带可以避免在突发应急状态下发生的不知所措和避免应急处置错误的发生。将事故的发生泯灭在初生萌芽状态下,将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
总结
综上所述,安全是引领生产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对于生产环境日益复杂的化工企业而言,其更需要强化职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化工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对各项安全风险提前进行预防,进而才能推动化工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美琴,李晶.化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10):118-119.
[2]周红玉.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9(11):124.
[3]郑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J].化工管理,2020(34):59-60.